胶州湾
一称胶澳。在山东半岛南岸,湾口为青岛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德国通过 《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占。1914年又被日本强占。1922年我国收回。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故名胶州湾。
又称胶澳。在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而名。有南胶河注入。平均水深6.8米,最深可达64米。岸线曲折,长163千米,口宽3千米,水域面积423平方千米。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良港。湾口为青岛港。湾内盛产鱼、虾、贝、海参等。
一称胶澳。在山东半岛南岸,湾口为青岛港。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德国通过 《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占。1914年又被日本强占。1922年我国收回。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故名胶州湾。
又称胶澳。在山东省山东半岛南岸。以海湾附近地区古为胶州而名。有南胶河注入。平均水深6.8米,最深可达64米。岸线曲折,长163千米,口宽3千米,水域面积423平方千米。湾内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海水终年不冻,为天然良港。湾口为青岛港。湾内盛产鱼、虾、贝、海参等。
在今广西桂林市中心。宋代在此建铁牛寺。元代称大圆寺,后改为万寿殿。明洪武三年 (1370) 朱元璋封其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五年 (1372) 起营建王府宫殿,历时二十年建成。二十六年 (1396) 筑
即今四川荥经县西南、汉源县北之大相岭。《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四年 (914),南诏寇黎州,前蜀将王宗范等击之,“破其武侯岭十三寨”。即此。古山名。在今四川省汉源县北清溪乡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
在今河南汝南县北十里。 《方舆纪要》卷50汝阳县:十家湖“水产鱼、莲,旱种粳稻,居民赖之。《宋志》谓之东辋湖”。
亦称前郭旗。清初置,后属哲里木盟。治所在古尔坂插汉 (今吉林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后驻王府屯 (今县南王府站镇)。《清史稿·地理志》 郭尔罗斯前旗: “牧地当嫩江与松花江合流之西岸,在吉林伊通
又名笠泽。在今江苏吴江市一带。或说即今太湖。《国语·越语》: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古湖名。又称笠泽。在今江苏省吴江市一带,或以为即今太湖。《国语·越语》:“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即此。
旧名崧塘。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崧泽塘。《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崧子浦 “自顾会浦分流,至县东北五十里入吴淞江。《志》 云,今入江处为嘉定县之高家浜”。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宋史·高昌传》:太平兴国六年 (981),王延德出使高昌,从伊州 (今哈密市) “次历益都,次历纳职城”。
即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北之根河。源出大兴安岭北麓,西南流入额尔古纳河。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4 《地理志·山川》: 根河 “根,蒙古语脖颈也”。额尔古纳河支流。蒙古语称滚郭勒,意为“深河”。因河水较深
即今四川仪陇县东立山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长胜县治此。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里。《元和志》 卷15涉县: “因涉河水为名。” 东汉为侯国,后复为县。三国魏属广平郡。北魏废。隋开皇十八年 (598) 复置,属潞州。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初属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