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北三里。《魏书·地形志》:济阴郡乘氏“有大乡城”。《寰宇记》卷13曹州乘氏县:“大飨故城在县西北三里。故《志》云古之鄸城也,后改名大飨城。”
亦名牟那山。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宋史·夏国传》:元昊“置十二监军司,委豪右分统其众。自河北至午腊蒻山七万人, 以备契丹”。
北宋置,为羁縻智州治。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元废。
北魏景明元年 (500) 置,为长利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后为慎政郡治。隋初废入商县。古县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置,治今陕西省商南县西。为苌和郡治。隋开皇初废。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旧属海澄县, 明置巡司于此。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清废。
①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明置巡司于此。②即今甘肃武山县东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巩昌府宁远县图:东有乐善镇。(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明于此置巡检
①西魏恭帝改江州置,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方山上。北周天和二年(567)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八年(625)又废。②北周置,治所在尉氏县(隋改为六合县,今江苏六合县)。大业初废。唐武德七年(6
即鄂岭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史思明陷郑州,逼东京洛阳。李光弼说东京不可守,“守之则汜水、崿岭、龙门皆应置兵”。古山名。又作鄂岭阪或鄂阪。在今河南省登封市
①东汉质帝刘瓒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桓帝纪》: 本初元年 (146),“葬孝质皇帝于静陵”。同书 《礼仪志》 注引 《帝王世纪》 曰: “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 东
又作蓝田谷。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关中八川”之中的灞水、浐水即发源于此。唐广德元年(763年)吐蕃陷长安,郭子仪军自牛心谷经此入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