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关
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为三关之一。《清一统志· 保定府三》: 草桥关,“周显德六年(959) 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桥,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重兵”。
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收复。一说与瓦桥、益津合称三关。
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为三关之一。《清一统志· 保定府三》: 草桥关,“周显德六年(959) 复三关以控燕蓟,雄曰瓦桥,霸曰益津,高阳曰草桥,俱置重兵”。
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五代晋初地入契丹。周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收复。一说与瓦桥、益津合称三关。
又作杨梁。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三十里。《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扬梁, 以报晋之取郑也”。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南。《左传》襄公十二年(前561年)
北宋置,属灵川县。在今广西灵川县西北潭下镇。(1)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中北部潭下镇。北宋属灵川县。(2)今镇名。(1)在浙江省温岭市东北部。面积21.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
又名盐沟河。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哑叭河。《水经·圣水注》: 福禄水 “出西山东,南径广阳故城南,东入广阳水”。即此。
北宋置,属通泉县。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小榆乡小榆坝。
一作达斗拔谷、大斗谷。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扁都口河谷。《隋书·炀帝纪》:大业五年(609),炀帝伐吐谷浑,“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次张掖”。《元和志》卷40删丹县:“大斗拔谷在县南二百里。
1934年合金河、平河二设治区置,各取一字为县名,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改设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旧县名。1936年以金河、平河两设治局合置,治今云南省金平苗族瑶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 一。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北岸到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近岸海水呈黄色,故名。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启东嘴至朝鲜济州岛一线同东海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旧黄河边。《方舆纪要》卷47延津县: 黄河 “旧在县北。成化十四年,河决于县西之奡村,泛滥七十余里。十五年徙流县南入封丘县界”。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黄河决于此
清宣统二年(1910)置,属西藏。后划归西康省。治所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后改工布江达宗。旧县名。本清札木达城(江达)。1913年改置太昭县,治今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西北太昭。后改工布江达宗。1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山东单县南一里。西汉属山阳郡。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属济阴郡。西晋后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曹州。大业初属济阴郡。唐属宋州。五代唐为单州治。明洪武元年 (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