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鲁孙站
明初改元末鲁孙站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侧库契河口附近。明《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莫鲁孙站”。后废。
明初改元末鲁孙站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侧库契河口附近。明《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莫鲁孙站”。后废。
唐显庆三年 (658,或作显庆元年656) 置,治所在柘县 (今四川理县西北与黑水县接壤地带)。《元和志》 卷32柘州: “以山多柘木,因以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 (75
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的杨蒙佛。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建衙门进行统治的据点。《滇南界务陈牍·普界陈牍·刀丕文禀》:“至衙门坡,有夷人茅屋三十五家。此地询据土人佥称: 旧时临安府属纳楼土司曾于此建过衙门,管理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吉打及其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军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硖……又西出硖,三日至葛葛僧祇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其北岸则个罗国。个
在今广东汕尾市东碣石湾西岸西湖村西北。清时建有炮台。
北宋置,属丹徒县。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大港镇“以通大港而名,与圌山邻近。《志》云:镇西有大港渡,渡江而北,为扬州之苑林村”。(1)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北濒长
即今陕西延川县北秀延水。《山海经·西山经》: 乌山 “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南,右纳辱水……俗谓之秀延水。”见“清涧河”。
即碎叶水,亦作吹没辇。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清一统志·伊犁》:吹河“在伊犁西北。源出图斯池西北山,流经浑都赖山,又西北分支东行,为诺浑池,又西北经流千里。伊犁西北境之巨川也”。清代
俗称“范增墓”。在今江苏徐州市内彭城路西云龙山北麓。《水经·泗水注》称其为“亚父冢”(即范增墓)。1970年经考古发掘,确知是一座东汉时代的诸侯王墓。在墓后室发现漆棺残件,并出土一具完整的银缕玉衣。墓
在今广西博白县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4梧州府: 将军洞 “一名飞鼠洞。其洞三重,石室虚明。中有泉水,分温凉而流。岩石上有刻 ‘南州太首领将军庞孝恭’ 十字”。
又名螺山、螺盘山。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红螺山“在怀柔县北一(应作二)十里。高二百余仞,下有潭,潭中尝有二螺,色殷红,夕吐光焰,土人异之, 因以名山”。今仍名红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