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后 (後) 屯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永乐元年(1403) 徙治三河县 (今河北三河市),属大宁都司。后废。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永乐元年(1403) 徙治三河县 (今河北三河市),属大宁都司。后废。
即今甘肃西和县北石堡乡。《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即此。
即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北唐汪川乡。旧名唐家集,后改唐汪川。民国马鹤天 《甘肃藏边区考察记》: “唐汪川镇中人烟稠密,惟客店甚少,因民国十七八年变乱时,房屋全被焚毁,现在修复者不过十之三四。”集镇名。在
西汉置,属定襄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三道营乡东南土城村古城。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西土城子。为定襄郡东部都尉治。东汉初废。《魏书·太祖纪》:天赐三年(406
一名新桥。唐贞观十一年(637)建,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北。《元和志》卷6陕县:大阳桥“在县北三里。贞观十一年,太宗东巡,遣武侯将军丘行恭营造”。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大阳津下游、河南省陕县西北黄
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麻哈州乐平司:乐平溪在“司治南。下流合于麻哈江。《志》云,司境有紫疆苗,夹溪而居云”。
东晋成帝时析建宁郡西北部置,属宁州。治所在新安县 (约在今云南武定县境)。辖境约当今云南武定、禄劝等县地。南朝梁末废。东晋时置,治所不详。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武定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后废。
在今湖北京山县南。《水经· 沔水注》:溾水 “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池河山,东流径新阳县南,……又东南,流注宵城县南大湖,又南入于沔水”。
即春秋郑虎牢邑,后名成皋。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前249),“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李斯传》:秦惠王用张仪之计,“东据成皋之险”,皆此。西汉置县。古
即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支流明江。《汉书·地理志》临尘县: “又有侵离水,行七百里。” 《水经·温水注》: 临尘县“有斤南水、侵离水,并径临尘,东入领方县,流注郁水”。古水名。西汉属郁林郡,即今广西壮族自治
亦名羌垒。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水经·淇水注》: “清河北径广川县故城南……水侧有羌垒,姚氏之故居也。” 《资治通鉴》: 东晋咸和八年 (333),石虎 “以羌帅姚弋仲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使帅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