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蒙自县

蒙自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目则千户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个旧市东部,松树脚锡矿所在的山上。《元史·地理志》: “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 彝语称该山为母祖白莫,“母”为天,“祖” 为高,“白莫” 为大山,意即顶天的大山。明属临安府,成化二十年 (1484) 迁治今云南蒙自县。民国初为云南蒙自道驻地。1929年直属云南省。


在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228平方千米。人口32.4万。辖10镇、4乡(含2苗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文澜镇。以境内目则山得名。彝语称目则山为“母祖白莫”,“母”为天,“祖”为高,“白莫”为大山,意即“顶天的大山”,后“目则”讹为蒙自。西汉置贲古县,治今县址东南,属益州郡。三国蜀汉、西晋属兴古郡。东晋属梁水郡。南朝齐改新丰县。唐南诏属通海都督。宋大理属秀山郡。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立目则千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县,治今址,属临安路。明属临安府。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改蒙自县为乐新县。清复名蒙自县,属临安府,裁新安所,析县东南地入开化府。光绪十三年(1887年)辟为商埠,设蒙自关,属临开广道。1914年属蒙自道,为道尹驻地。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0年属蒙自专区,为专员公署驻地。1957年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州府驻地。1958年撤县并入个旧市,州府迁驻个旧市。1960年复蒙自县,属个旧市。1961年复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03年自治州人民政府由个旧市迁本县。地处滇东南岩溶盆地区南缘。全境多为山区,北部有蒙自、草坝、雨过铺等坝子,南溪河、绿水河、岔冲河、犁江河流经境内,湖泊有长桥海、大屯海。主要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甘蔗、花生、烟叶、茶叶等。特产年糕、“过桥米线”、刀烟、白桃、甜石榴。工业有农机、化肥、橡胶、丝绸、火柴、印刷、制糖、制药、皮革等。昆河、蒙宝、草官铁路和昆河、蒙马公路通过县境。名胜古迹有曹士桂墓、蒙自租界址、碧色寨车站、南湖、缘狮洞、瀛洲亭等。纪念地有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会议会址、蒙自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河南府

    唐开元元年 (713) 改洛州置,治所在洛阳、河南二县 (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及洛宁、渑池等县以东,新密、巩义二市以西伊、洛、河流域。金兴定初改为金昌府。元改为河南府路。明改为河南府。

  • 李子桥镇

    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李子乡。清道光《荣县志》卷10:李子桥场在“县南五十里”。

  • 全宁路

    元大德七年(1303)升全宁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赤峰市以北地。明洪武中废。元大德七年(1303年)升全宁府为路,治全宁县(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 茶陵江

    即洣水。在今湖南衡东县境。《方舆纪要》卷80衡山县: 茶陵江 “自酃县流入长沙府茶陵州界,又西北经攸县界而入攸水,又西至县境,流入湘江,谓之茶陵江口”。

  • 秦淮河

    古称龙藏浦。又名淮水。在今江苏西南部。东源出句容县北宝华山,称句容河; 南源出溧水县东庐山,名溧水河。二水于江宁县方山南汇合,西北流经南京市区注入长江。《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淮水” 条引 《

  • 段家岭镇

    即今河北三河市东二十里段甲岭镇,为遵化、玉田等县入京要道。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三河县图: 东有段家岭镇。

  • 句乘山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二十四里。宋《嘉泰会稽志》卷9:句乘山,“《旧经》云:句践所都也”。

  • 烟台 (臺) 市

    1945年置,属山东省。治所即今山东烟台市。

  • 宝带桥

    一名长桥。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五里,跨澹台湖口。桥长一千二百丈。桥洞可通舟楫者五十有二,中间三孔较高,可通行大船。明陈循 《重建宝带桥记略》 云: 唐刺史王仲舒“鬻所束宝带以助工费”。故以为名。又称长桥

  • 大阳

    即上阳。在今河南三门峡市。《汉书·地理志》 陕县:“北虢在大阳。”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因处大河之阳,故名。晋败茅戎于大阳,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