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河

蒲河

①即今河北昌黎县南饮马河。源出卢龙县溪谷中,南流径昌黎县大蒲河入海。民国 《昌黎县志》卷2: “蒲河,县东南二十五里,即蒲泊也。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夹莲峰、樵夫诸山而下,经惠民场东西入海。”

②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之东柳沟。《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蒲河 “在左翼后旗东一百四十里。蒙古名呼鲁苏台。源出插汉拖罗海冈,东北流入蒲池”。

③一作浦河。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浑河支流。明 《辽东志》 卷1沈阳中卫: 蒲河在 “城北三十里。源出辉山,西流经章义,至船头城与代子河合”。

④在今陕西佛坪县东。为子午河支流。《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子午河 “上流曰椒溪河,源出秦岭,东南流会蒲河、文水河,名三河口。折而南至白河铺,名子午河”。


(1)浑河支流。在辽宁省中部。以河边长蒲草,故名。发源于铁岭市想儿山,流经新民市,在辽中县境内汇入浑河。长205千米,流域面积2610平方千米。(2)泾河支流。在甘肃省东南部偏东北。因河流两岸蒲草丛生,故名。上游白家川源于环县毛井乡,东南流经镇原县、庆阳市西峰区,至宁县长庆桥入泾河。长204千米,流域面积7470平方千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建有巴家嘴水库及寺沟等小型水电站。


猜你喜欢

  • 唐栖

    又作塘栖。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清乾隆 《杭州府志》 卷6: “曰唐栖者,故老相传有唐人栖止于此,故名。” 光绪 《唐栖志》 卷1: “唐栖以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得少休;自嘉、秀

  • 大祉澳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大祉。明崇祯六年(1633)置巡司于此。即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南珠山。明崇祯六年(1633年)移小祉山巡检司治此。

  • 阴平道

    ①县名。西汉武帝置,属广汉郡,为北部都尉治。治所在今甘肃省文县西北五里。东汉为广汉属国治。三国魏改为阴平县。②古道路名。为今甘肃入四川的重要道路。因文县古名阴平,故名。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翻越摩天岭,

  • 南始新县

    北魏侨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舒城、霍山等县境。后废。

  • 太平都

    即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太平圩。明属高明县,置太平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镇东太平。明成化中移高明巡检司治此,改名太平巡检司。

  • 建阳郡

    北魏置 (一说西魏置),属北益州。治所在秦兴县 (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白龙江西岸。一说即今青川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部地。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秦兴县(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北、

  • 族亭湖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寰宇记》 卷107饶州余干县: 族亭湖 “在县西,水路八十里。湖中流分当县及南昌县二界。按,《鄱阳记》 云,后汉张遐封族亭侯,因此为名”。

  • 鄢郢

    战国楚都的通名。即楚都郢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纪南城) 与别都鄢 (今湖北宜城市东南) 的连称。《史记·楚世家》: 顷襄王十八年 (前281),楚人曰,“ (秦) 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傅

  • 槎牙山

    亦作槎枒山。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定远县: 槎牙山 “以山势巑屼而名”。《清一统志·定远府》: 槎枒山 “其山巉岩,顶有三叉,奇拔可爱,中有洞曰芝岩洞”。

  • 埇桥

    亦作甬桥。在今安徽宿州市城南郊跨古汴水上。《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六年 (800),徐州兵乱,“泗州刺史张伾出兵攻埇桥,大败而还”。元和间置宿州于此。埇,又作甬。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城南古汴河上。唐时控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