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虎林山

虎林山

①一名祖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城区西北武林门内。为一小土山。宋 《淳祐临安志》 卷8:“虎林山,《旧经》 云: 在钱塘县旧治之北半里。今钱塘门里太一宫道院高士堂后土阜是。” 《咸淳临安志》卷22引杨至质 《虎林山记》: “钱氏有国时,此山夐在郭外,丛薄蒙密,异虎出焉,故得名为虎林。吴音承讹,转虎为武耳。” 吴自牧 《梦粱录》 卷11: “东太乙宫后圃内有小土山名虎林山,建亭在其上,扁曰武林,即杭之主山也。” 或谓避唐太祖李虎讳而改武林山,误。

②即武林山之别称。今浙江杭州市西十五里灵隐山。宋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 虎林即灵隐山,因避唐讳改为武林。实灵隐山即 《汉书· 地理志》之武林山。吴音 “” 与 “虎” 相近,故有虎林之称。


即“武林山”。


猜你喜欢

  • 厄鲁特

    亦作额鲁特,又名卫拉特。是清代对西蒙古诸部的总称。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分四部: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部游牧于伊犁河流域,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沿岸,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地方

  • 伏龙观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伏龙观“在离堆上。按李注水记载:蜀守父子擒健龙。囚于离堆之趾,谓之伏龙潭,后立观于其上”。南宋范成大曾游都江堰,在《离堆行》诗序中云:“沿江有

  • 朝阳北塔

    又作北塔。在今辽宁朝阳市北塔街,与南塔遥相对峙。创建于北魏,为木塔,唐始修砖塔,今塔为辽代整修。为方形空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8.7米。须弥座南面有一壶门,门内外雕莲花、火焰、兽面衔花、骑兽人物图像

  • 叶赫站

    清置,即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满族镇。《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下:“克尔素站又西南八十里至叶赫站。”后废。

  • 乌里雅苏台镇

    清置,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南三台河沿岸,设千总于此。《清史稿·地理志》:直隶张家口厅有“乌里雅苏台镇”。

  • 岩寺镇

    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岩寺镇 “在歙县西二十五里。今出漆器”。《清一统志·徽州府二》: 岩寺镇 “在歙县西二十五里。宋设官收酒税,初置税课局,兼置岩寺巡司。洪武十四年废”。

  • 锅底池

    又名大盐海子。蒙古名喀喇莽奈脑儿。即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哈日芒乃淖尔。《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锅底池 “在右翼后旗西九十里,周围二十余里,产盐。兔河、赤沙河注入其中”。

  • 承风岭

    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千户庄一带。《新唐书·吐蕃传》: 仪凤间,“ (李) 敬玄率刘审礼击吐蕃青海上,审礼战殁。敬玄顿承风岭”。古山名。在今青海省共和县东北东巴北。《资治通鉴》:唐仪凤三年(678年),洮河

  • 塘路口

    即今湖南邵阳县驻地塘渡口镇。旧属武冈州。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武冈州图: 东北有塘路口。后演化为塘渡口。

  • 五溪山

    ①在今安徽黟县西北。《清一统志·池州府一》:五溪山“在石埭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上有五溪,合流而下。土地肥美,中产巨木”。②在今安徽青阳县西三十里五溪桥,西接贵池市界。《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五溪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