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行唐县

行唐县

①东晋改南行唐县置,北魏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三十里故郡村。太和十四年(490)于县置唐郡。熙平中移治犊乾城,即今治。隋属恒山郡。唐属恒州,长寿二年(693)改名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于县置泜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又改名章武县,后唐同光初复名行唐县。后晋改名永昌县,后汉复名行唐县。北宋属真定府。元初改属保定路。明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辽置,属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辽史·地理志》:“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金废。


(1)古县名。辽置,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属檀州。金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41.2万。辖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州镇。战国时为赵南行唐邑。汉置南行唐县,以战国南行唐邑为名,治今故郡,属常山郡。清乾隆《行唐县新志》:“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北魏改今名,太和十四年(490年)置唐郡治此;二十一年废唐郡,复属常山郡。熙平二年(517年)徙治今址。隋属恒山郡。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名章武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属恒州。五代曾先后改名彰武、永昌县,属镇州。宋属真定府。元属保定路。明初属定州,正统十三年(1448年)改属真定府。清雍正后改属正定府。1914年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改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68年改地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郜河、曲河、大沙河等流经县境。有口头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红枣。为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和省商品猪基地县。矿产银、铁、蛭石、大理石等。有机械、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工业。京鹿、新口公路经此。有古迹升仙桥及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思陀土司

    明洪武中置思陀甸长官司,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清道光元年 (1820)迁今红河县西南二十二里乐育。1933年废。

  • 仪征卫

    亦作仪真卫。明洪武中改千户所置,属直隶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仪征县(今江苏仪征市)。后废。

  • 红石砬子

    ①清置,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南红石砬子。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51:“红石砬子卡路在英峨边门外。”②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屯。即今吉林桦甸市东红石镇。因江边石砬子呈红色而得名。

  • 蒲塘站

    元改蒲塘驿置,在今江西德安县东北一里。

  • 淮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西道宣抚司,十四年 (1277) 改为淮西道宣慰司。治所在庐州路(今安徽合肥市)。大德三年 (1299) 与淮东道宣慰司合并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徙治扬州路 (今江苏扬州

  • 三渡月落

    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边防纪》宁番卫:“元时于邛都之野立府,名曰苏州,……(国初)废为卫。降官为指挥。环而居者皆西番种,故曰宁番。城周凡二千丈,在建昌北百九十里,东连越巂卫界,

  • 大营集

    即今河北枣强县南大营镇。明嘉靖《冀州志》卷3枣强县:大营集“在县南四十里”。

  • 天柱峰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南武夷一曲。《清一统志·建宁府》:天柱峰“一名大王峰。高五千丈。东瞰北溪,南瞰西溪。东麓有昇真洞,一名仙蜕崖。洞中有雷纹瓷瓮盛仙蜕”。②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虾蟆碚

  • 达里带石堡子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县北。《金史·地理志》:边堡“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 皆取直列置堡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前七家子村南

  • 古塘桥市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三十八里古塘桥乡。清乾隆《湘潭县志》卷5有古塘桥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