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噶岭山
即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嗄山。贡噶岭县以此名。民国杨仲华《西康纪要》:“贡噶岭雪山,在贡噶废县南。”
即今四川稻城县南贡嗄山。贡噶岭县以此名。民国杨仲华《西康纪要》:“贡噶岭雪山,在贡噶废县南。”
即今陕西大荔县西南二十里羌白镇。清乾隆四年(1739)设县丞驻此。民国时设县佐。在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羌白,人口 5290。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马援讨
①即今北京市西郊的卧佛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至顺二年(1331)改称昭孝寺,后又改名洪庆寺。明宣德正统间重修,改称寿安禅林。崇祯间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卧
即今贵州雷山县西之丹江。《清史稿·地理志》 丹江厅:“大丹江源出厅西南,小丹江自厅东南来会, 曰九股河, 东北流, 入台拱(今台江县)。”
亦称江。即今长江。《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南国之纪。”《左传·哀公六年》:“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楚辞·九歌·湘君》:“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皆此。西汉刘安《淮南子·墜形训
又名隐玉山。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十五里浮山。旧以产茶著名。《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县东有浮邱山,有二峰及浮邱洞,又有龙池诸胜。一名隐玉山。相传浮邱翁隐于此。”
在清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境。即今蒙古国中央省哈拉河。《清一统志·喀尔喀》: 哈拉河 “源出土拉河北,与憨山相对之色尔必岭,名揆河。北流……入鄂尔坤河”。
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北。《明史·地理志》北流县: “北有绿蓝山,绿蓝水出焉,分为二。东流者经城东登龙桥,与广东高州府流入之绣江合,又东经容县,为容江。西流者入郁林州,为南流江。”
清乾隆十二年(1747)改永吉州置,属宁古塔将军(后改吉林将军)。治所在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辖境约当今吉林舒兰、德惠二市以南松花江流域一带。光绪八年(1882)升为府。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艾丁湖。为托克逊河所潴。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1: 觉洛浣 “在(吐鲁番) 厅南约二百二十里。东西长,西北狭,亦盐湖之一”。“艾丁湖”的旧称。
即今越南河内市。《资治通鉴》: 唐大中十二年 (858),王式为安南都护。“式有才略,至交趾,树竻木为栅,可支数十年,深堑其外,泄城中水,堑外植竹,寇不能冒”。胡注: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竻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