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赵郡

赵郡

①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 改赵国置,治所在邯郸县 (今河北邯郸市)。三国魏太和六年 (232)改为赵国,移治房子县 (今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赵郡。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元氏、高邑、内丘、临城、柏乡、赞皇等县及平乡、隆尧二县部分地区。北魏移治平棘 (今赵县),辖境缩小,相当今河北赵县、元氏、高邑、柏乡等县地。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曾改赵州为赵郡。

②西晋末改赵国置,属殷州。治所在房子县 (今河北高邑县西南)。北魏移治平棘县 (今河北赵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元氏、高邑、栾城、临城、柏乡等县地。隋初废。大业初复置赵郡。唐武德初改为赵州,天宝初改为赵郡,乾元初复改为赵州。北宋宣和初改为庆源府。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以赵国改置,治邯郸县(今河北邯郸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邯郸、邢台、沙河等市县及隆尧、永年等县西部地区。三国魏太和中复置为国。西晋末又为赵郡,治房子县(今河北高邑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赵县、元氏、高邑、内丘、临城、柏乡、赞皇等县及平乡、隆尧等县的部分地。北魏又移治平棘(今河北赵县)。辖境减缩。隋开皇初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分别改栾州及赵州为赵郡。


猜你喜欢

  • 龙谷镇

    北宋置,属郪县。即今四川三台县东北龙树镇。

  • 韶关市

    1949年析曲江县城区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韶关市。在广东省北部、北江中下游,邻接湖南、江西两省。面积1.85万平方千米(市辖区346平方千米)。人口314.8万(市辖区53.4万),其中瑶族2.

  • 高力板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东南高力板镇。1946年科尔沁右翼中旗迁治于此。“高力板” 系蒙古语,是由 “高林百兴” 演变而来,意为临近河的平房。

  • 珠浦桥

    又名安澜索桥。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二里二王庙前。《方舆纪要》 卷67灌县: 珠浦桥在 “县西二里,索桥也。亦谓之绳桥,长百二十丈,阔一丈”。

  • 魁孙拖罗海山

    即今青海省青海湖中之海心山。唐代称龙驹岛。《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 魁孙拖罗海山 “在青海中,峰峦纯白,上有小庙,庙内番僧于冰合时,出取一年之粮入居焉”。

  • 大壮观

    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陈书·宣帝纪》:太建十一年(579),帝“幸大壮观阅武”,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陈书·宣帝纪》:太建十一年(579年),帝“幸大壮观阅武”,即此。

  • 托漠河城

    又作托木河城、土木河寨、托摩和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原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明万历十四年(1586)为努尔哈赤所并。又作托木河城、土木河城、托摩和城。在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属建州女真哲陈部,明万历十四年(1

  • 街基

    亦作改金、街津屯。因山得名。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街津口赫哲族乡。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55: “街基地方,一名街津,属三姓,富克锦城之东,距城三百里。” 赫哲人世代居此,以盛产鳇鱼著称。集镇名。在吉

  • 炉河

    又名折多河、瓦斯沟河。在今四川康定县中部。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 “泸河源出折多山西南。东流七十里至炉。” 此水有南、北二源: 北源名雅拉河 (雅拉沟河),源出大炮山 (海拔4904米);西源名

  • 铁城山

    亦名铁围山。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舆地纪胜》 卷121郁林州: 铁城 “旧郁林州治。在兴业县”。《方舆纪要》 卷108兴业县: 铁城山在 “县南十里。石壁四周,险固若城,中平衍,容数百家。上多石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