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山
①亦作车崘山。当在今内蒙古阴山北。《魏书·高宗纪》:太安四年(458)十月,拓拔濬“北巡至阴山……辛卯,车驾次于车轮山,累石纪行”。
②在今陕西柞水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54镇安县:车轮山“其水流为镇安河,绕(镇安)县治南,下流入于泎水”。
①亦作车崘山。当在今内蒙古阴山北。《魏书·高宗纪》:太安四年(458)十月,拓拔濬“北巡至阴山……辛卯,车驾次于车轮山,累石纪行”。
②在今陕西柞水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54镇安县:车轮山“其水流为镇安河,绕(镇安)县治南,下流入于泎水”。
即今河南卢氏县北官道口镇。清光绪 《卢氏县志》 卷2: 官道口 “去县八十里”。
北京外城西门。明嘉靖年间筑。初名广宁门。俗称彰仪门,乃沿袭金之旧称。清改为广安门。
①隋置,在今山西高平市西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高平县北有长平关。《元和志》卷15泽州高平县:“长平关,在县北五十一里。”②在今广西贵港市南。《方舆纪要》卷108贵县:长平关“在县城南。《志》云
①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南。顾野王《舆地志》:“齐城在州东陆路二十里。吴大帝太元二年,立孙奋为齐王,都武昌。诸葛恪执政,徙奋居于此。”《水经·赣水注》:“(豫章)郡东南二十余里又有一城,号曰齐王城,筑道相通
①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西仁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 (634) 属奉州。后废。②清雍正八年 (1730) 置,为昭通府治。治所在二木那 (即今云南昭通市)。1913年改昭通县。古旧县
在今天津市蓟县、宝坻境内,东南流汇窠头河,入蓟运河。古鲍丘水上游即今潮河,下游略与今白河平行南流,折东南循今蓟运河下游入海。据《水经·鲍丘水注》: 鲍丘水至古潞县 (今通县东)西入沽河 (今白河)。当
一名紫金堆。在今四川泸州市东长江中。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江阳县 “江中有大阙、小阙,季春黄龙堆没,阙即平”。《方舆纪要》卷72泸州: 泸江,“ 《志》 云: 泸江中有大石阙,亦曰黄龙堆,春
①在今河北东北部,为滦河支流。源出辽宁凌源市西南,西南流入河北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经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明一统志》 卷5永平府: 青龙河 “在迁安县北七十里,其源自口外来,经桃林口入漆河”。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汉源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明置,属高台所。即今甘肃高台县西南一百二十里红崖子乡。清设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