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骑城
即汉宕渠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宕渠县“故城在今渠州流江县东北,俗名车骑城”。《寰宇记》卷138渠州:宕渠县“今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其城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为蛮僚所侵,因而荒废”。古城遗址尚存,有冯焕神道碑。
即汉宕渠城。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十四里土溪乡渠江南岸城坝古城。《后汉书·吴汉传》李贤注:宕渠县“故城在今渠州流江县东北,俗名车骑城”。《寰宇记》卷138渠州:宕渠县“今即流江县东北七十里宕渠故城是也。其城后汉车骑将军冯绲增修,俗名车骑城,东晋末为蛮僚所侵,因而荒废”。古城遗址尚存,有冯焕神道碑。
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镇。因镇南一小山如猴,故又名猴场。1935年1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肯定了黎平会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通过的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定,决定强渡乌江,建立以
即今四川城口县东高观镇。清道光 《城口厅志》 卷3: 高观寺场“厅东一百二十里。道光二年置,分驻高观场经历”。民国初改设县佐。
南宋绍兴间建,在今四川三台县南九十里景福镇。
即今河北青龙县西北都山。唐韩愈《乌氏庙碑铭》曰:乌承玭“从战捺禄,走可突于渤海海上,至马都山,吏民逃徙失业,尚书(承玭)领所部兵塞其道,堑原垒石,绵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进”。《方舆纪要》卷18大
在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镇葫芦湾村。《方舆纪要》 卷91海盐县: 葫芦山 “潮汐消长,如葫芦出没,故名。语曰: ‘潮生潮落,葫芦自若。’ 下有葫芦寨”。
简称永济桥。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北四十里程阳村。民国 《三江县志》 卷3: 永济桥“在程阳村。于民国九年为程阳乡,属八寨所建。石砌大礅五,上架四丈余长盈抱之杉树,凡三层,横跨江流。桥上设亭二十四间,
在今福建龙岩市北。《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岩县:北砦山在“县治后,县主山也。一名后山,员耸如覆釜,亦名覆釜山”。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北十里。《清一统志·常州府一》:五部湖“东西三十里,南北十里,其源浊而流清,溉田百余顷。汉末,陶谷隐居五部湖,即此”。
五代楚置,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后废。
唐置,属羁縻长宁州。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