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龙关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方舆纪要》卷81辰州府沅陵县:辰龙关“在府境,要地也。吴三桂遣猡猡守之。年余,粮竭遁归。土人云,贼守关时,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导大军从黄竹村入,守关者闻栅后炮起,遂奔散,大兵遂克辰州”。《清一统志·辰州府二》:辰龙关“其高插天,猿鸟莫逾,长里许,其广仅容双马”。
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其高插天,猿鸟莫逾,关长里许,其宽仅容双马,形势险要。昔吴三桂据辰,恃此以抗清军。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方舆纪要》卷81辰州府沅陵县:辰龙关“在府境,要地也。吴三桂遣猡猡守之。年余,粮竭遁归。土人云,贼守关时,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导大军从黄竹村入,守关者闻栅后炮起,遂奔散,大兵遂克辰州”。《清一统志·辰州府二》:辰龙关“其高插天,猿鸟莫逾,长里许,其广仅容双马”。
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其高插天,猿鸟莫逾,关长里许,其宽仅容双马,形势险要。昔吴三桂据辰,恃此以抗清军。
西汉置,属山阳郡。当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汉省。
北宋置,属公安县。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山东潍坊市东南四十里。《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桑犊县 “覆甑山,溉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水经·巨洋水注》: 溉水 “出桑犊亭东覆甑山……北径斟亭西北。……溉水又北径寒亭西,合白狼水”。元于
亦作悉利城。故址在今缅甸中部抹谷附近。相传为缅甸最古都城。《新唐书· 南蛮列传下》载,悉利移为骠国九城之一。
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八十五里,滨临沱江。东距怀德镇、西距赵化镇各十五里。南宋于江边虎头山建虎关城。山下集市遂名大虎头城,简称大头城。后因沱江水患,迁集市于今大城乡。
金正隆三年(1158)置,为宁边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属武州,四年废。古县名。金正隆三年(1158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西南下城湾。为宁
即今山东滕州市东三十里蚕母山。《左传》:哀公八年 (前487),“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即此。
即春秋时程国。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雒阳“有上程聚”。
一名皇陂。在今河南长葛县西。《史记·魏世家》: 魏惠王元年 (前369),韩、赵 “合军并兵以伐魏,战于浊泽,魏氏大败”。《水经·温水注》: “皇陂即古长社县之浊泽也。” 《史记正义》 谓应是 “解县
唐贞观十年(636)以处党项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后废。唐武德中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属陇右道。后地入吐蕃,州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