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邓埠镇

邓埠镇

①即今江苏高淳县东六十里定埠镇。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6:“邓步镇在溧水县南一百二十里。乾道四年正月差官收税。宝祐四年权镇张师鲁申府移东坝市收税。”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高淳县:“邓埠即古东坝镇,亦曰广通镇。在治东五十里。”

②即今江西武宁县西南邓埠。明嘉靖《武宁县志》卷1:“邓埠港源出杨港山。”清同治《南昌府志》卷6武宁县:邓埠市“距县三十里”。有渡,为西通修水县要道。

③又名邓家埠镇。即今江西余江县驻地,地当上清水合青田港水之口。《清一统志·饶州府二》:邓家埠市“在安仁县西南四十里,与抚州东乡县、广信贵溪县接界。本朝嘉庆十六年移县丞驻此”。


在江西省余江县西南部、白塔河下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5.9万。镇人民政府驻邓家埠,人口3.6万。传宋代邓氏建村,后成为资溪、金溪等县物资出口水运埠头,故名邓家埠。1949年属紫云、西畈乡,1958年设邓埠公社。1961年余江县人民政府由锦江镇迁此,设邓埠镇。为县粮食、黄麻重点产区,特产无核蜜橘。有农机、制药、水泥、陶瓷、塑料、染织、工艺雕刻、皮鞋、服装、印刷等厂。浙赣铁路、梨温高速公路、320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兴陵

    金世宗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支脉云峰山麓。

  • 松林地

    在今四川石棉县西北先锋藏族乡境。清置松林地土千户。《清史稿· 骆秉璋传》: 同治二年 (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至紫打地(安顺场),“退扑松林小河,又为土司王应元所扼”。

  • 三道沟堡

    明置,属广宁前屯卫。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三道沟。《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三道沟堡在“卫东北七十里。又东为新兴营堡”。

  •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周儋翩率王子朝之徒因郑人将以作乱于周,郑于是乎伐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古邑名。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左传》定公六年(

  • 北隘岭

    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瑞金县:北隘岭在“县东北七十里,接福建长汀县界”。

  • 武化县

    ①南朝宋置,属苍梧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境。南齐废。②南朝梁置,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南齐属齐乐郡。隋属连州。大业末废。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六十五

  • 广济渠

    ①即隋通济渠。唐改名。《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②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东。《新唐书·地理志》陕州陕县:“有广济渠,武德元年,陕东道大行台金部朗中

  • 高田

    即今江西石城县东北高田乡。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广赤县曾迁治于此。村名。在安徽省石台县中部偏南、公信河东岸。属大演乡。人口340。因在地势较高的山谷坡地上得名。附近产茶叶及杉、松等木材。七里—源

  • 吾者野人

    亦作兀者、斡者、斡拙。元代时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少数民族的称谓。沿江者以捕鱼为业, 山林者以狩猎为生。在哈州(今俄罗斯阿纽依河入黑龙江处)设吾者野人乞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明代

  • 铜濑县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境。东汉改同濑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境内,一说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北。属益州郡。东汉时改同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