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郧西县

郧西县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置,属郧阳府。治所即今湖北郧西县。明曹学佺 《名胜志》: “成化中,析郧之武阳里,上浑之浑里置今县,以在郧乡之西,故名。” 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在湖北省西北部,西、北邻陕西省。属十堰市。面积3509平方千米。人口50.3万。辖9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三国魏于境西置平阳县,属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平阳为兴晋。南朝齐末废。西魏置上津县。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明洪武八年(1375年)复置上津县,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郧县、上津县各一部置郧西县,驻南门堡。因位于郧县之西,故名。属郧阳府。《大明一统名胜志·湖广郧阳府志胜》:“成化中,析郧之武阳里,上津之津阳里置今县。以在郧乡之西,故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省上津入郧西。1914年属襄阳道,1927年直属省。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1950年划回湖北省,属郧阳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65年属郧阳专区。1970年属郧阳地区。1994年属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地,属大巴山东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汉水经南部,东部有天河、中部有金钱河由北向南注入汉水。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玉米、小麦、薯类,并产油桐、核桃、生漆、龙须草等。油桐籽产量居省前列。有化工、机械、建材、医药、电力、食品等厂。有郧漫、郧羊等公路,汉水、金钱河可通航。名胜古迹有上津古城墙、白龙洞猿人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史可法祠墓

    在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梅花岭扬州博物馆内。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末抗清名将,守卫扬州时殉难。养子史德威曾与史可法一道抗击清兵,因未找到史可法的遗体,便把其

  • 布尔津县

    1919年改布尔津河设治局置,属新疆阿山道。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以濒于布尔津河而名。1930年属阿山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勒泰山西南麓。属阿勒泰地区。面积 10728 平方

  • 葵园狭

    一作葵园峡。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后汉书·董卓传》: 中平二年(185),张温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边章、韩遂。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资治通鉴》 卷58作

  • 吉安司

    明洪武二年(1369)置吉安巡司,属潮阳县。在��水都南山下(今广东潮阳市西)。二十七年(1394)移桂屿都(今潮阳市西北贵屿镇)。清乾隆元年(1736)改置于黄龙都峡山乡

  • 阜阳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置,为颍州府治。以东汉阜阳侯国故城在县境为名。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古旧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区。属颍

  • 鸡子堆

    在今陕西乾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朱泚围德宗于奉天(今陕西乾县),关播、浑瑊“营于城东北鸡子堆,与城中犄角相应”。即此。在今陕西省乾县东北。唐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围德宗于奉天(

  • 龙船关

    明置,属达州。在今四川达川市西北。《方舆纪要》卷69达州:龙船关“在州西北。《志》云:州境山溪绵亘,其西北尤为险僻。正德中,为盗贼渊蔽。嘉靖初,以次讨平。因即其险阻,增置龙船诸关,与巴州黄城诸关,相为

  • 岑山

    ①在今浙江龙游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衢州龙丘县“有岑山”。《方舆纪要》卷93龙游县:岑山“在县南十五里。自金华望之,正当其面,因名婺女照台山,俗呼笔架山”。②一名潭溪山。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八

  • 白茅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庐江县有白茅山。《清一统志·庐州府一》:白茅山“亦名白茅岭。路达舒城”。

  • 无棣河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沧州清池县:“西南五十七里有无棣河,东南十五里有阳通河, 皆开元十六年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