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山寺

金山寺

①又名泽心寺、龙游寺、江天寺。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始建于东晋。依山而筑,殿宇楼台层层相接,山与寺混为一体,故有 “寺里山” 之称。《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金山泽心寺在城东南扬子江。按 《图经》 云: 本名浮玉山,因头陀开山得金,故名金山寺。诗人多题留。” 西北峰顶慈寿塔始建于南齐,今塔为光绪间建。

②即今四川乐山市东南金山镇。唐应灵县治此。嘉庆 《犍为县志》 卷3: 金山寺在 “县东北七十里”。

③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白塔山中。俯瞰黄河,其下波涛壮险,名 “龙堆浪势”,旧为兰州八景之一。


在江苏省镇江市金山上。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唐时通称金山寺。北宋天禧年间,因真宗皇帝梦游金山寺,赐名龙游寺,清康熙南巡时赐名江天禅寺。庙宇依山势而造,山寺混为一体,独具风格。王安石游金山寺诗:“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慈寿塔、江天一览亭矗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等建筑连缀山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留宿处、方丈室、紫竹林等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布局,既自成体系,又互相通连,颇具特色。

金 山 寺


猜你喜欢

  • 东满总省

    1943年10月由牡丹江、东安、间岛三省合并改置,公署驻牡丹江市(今黑龙江牡丹江市)。1945年6月裁撤,改设东满省(包括牡丹江、东安二省)和间岛省。8月废。

  • 星川设治局

    1949年初由下果洛达的海、鄂陵湖东岸及野马滩一带析置,驻哈姜 (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1950年改名曲麻莱设治局。1952年改为曲麻莱区。1953年迁治色吾沟。1954年改曲麻莱县。1941年由曲

  • 东门池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内。《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寰宇记》卷10宛丘县:东门池“在县城东北角,水至清而耗,亦不生草木”。

  • 范里镇

    即今河南卢氏县东南范里乡。清光绪 《卢氏县志》 卷2 《驿铺》: 东南路,“范里镇铺,三十里”。在河南省卢氏县东南部。面积338.5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范里村,人口 1910。春秋战国

  • 桐梓驿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置桐梓县。

  • 五里关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两壁削立,依山为城,昔人避乱时以一巨石塞口,为石门,又名第一关。清光绪《华岳志》卷1引范守已记曰:“自山荪亭而上,履石缘溪,蜿蜒凸凹行者五里, 曰五里关。一夫守之,众莫能用矣。”

  • 左氏

    战国卫邑。在今山东定陶县西。《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吴起,卫左氏中人也。”《战国策·宋卫策》:“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即此。古邑名。战国卫邑。即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左城。《韩非子·外

  • 上川郡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置,为华州治。治所在淮安县(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淮安县(今河南桐柏县东固县镇)。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桐柏县。隋开皇初废。

  • 北庄集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大北庄。旧属峄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显陵

    ①五代晋高祖石敬瑭陵。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二十四里石陵村。《旧五代史· 晋书 · 高祖纪》: 天福七年 (942) 八月,“上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以其年十一月十日庚寅葬于显陵”。②在今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