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钓鱼台 (臺)

钓鱼台 (臺)

①即今北京阜城门外钓鱼台国宾馆。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3: “平则门 (今阜城门) 外以南十里花园村,有泉从地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金时,郡人王郁隐此,作台池上,假钓为乐。至今人呼其地为钓鱼台。”

②亦名炮台咀。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南钓鱼台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一》: 钓台山 “在宁远州东南十五里。钓鱼台在山之东”。

③在今安徽广德县北二十里。《明一统志》 卷17广德州: 钓鱼台 “在州城北二十五里。唐张志和钓鱼于此,因名。台之下渊深莫测,藤蔓绕矶,松篁夹岸,台基尚存”。

④在今山东济南城东南。清道光 《济南府志》 卷11 《古迹》 载: 钓鱼台,“ 《旧志》 云,在黑虎泉前面,悬崖高峭,俗传太公垂钓处”。

⑤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高峡山中,与栏柯山相对峙,夹束江流,为峡山中最湍急处。《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 大江 “每淫雨,则江涨暴至,且为羚羊峡所束,郊原皆溢。谚曰: ‘水浸钓鱼台,上下不通来’。钓鱼台者,峡中山也”。

⑥又作钓鱼屿。即今台湾东北海中之钓鱼岛。黄叔璥《台海使槎录》: “山后大洋北,有山名钓鱼台,可泊大船十余。”


猜你喜欢

  • 支家河

    在今江苏涟水县西十五里。《宋史·河渠志六》:“开修楚州支家河,导涟水与淮通。”《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支家河“其上流为县西北七十里之古寨河,经县西北十五里,为成子河。又南为支家河,南入于淮”。

  • 棠梨泾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唐时所开。《新唐书·地理志》 淮阴县: “南九十五里有棠梨泾,长庆二年开。”

  • 漷河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 “ 《旧志》,自卢沟流至 (漷)县西,析而为三,正流为漷河,东入白河。其一为新庄河,在漷城南二十五里,南流入武清县界,即凤河也。其一为黄沤河

  • 长安城

    ①我国古都之一。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长安县,七年(前200)定都于此。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惠帝时,其城周六十五里。亦名斗城。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及前赵、前秦、后秦、西魏

  • 乌纳山

    在今云南嵩明县南,杨林西南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乌纳山“有石若马头,土人以乌纳名之。山周百余里,西距呈贡,东接宜良,水草宜牧”。

  • 米峒

    ①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续通鉴》:元泰定三年(1326),“米峒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峒蛮寇长阳县,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即此。②即朱峒。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明史·地理志》 洛容县作“朱

  • 觉巴拉土司

    一作巴彦南称界内住牧喇嘛。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觉拉寺 (今青海囊谦县西北觉拉乡)。民国周希武 《玉树调查记》 卷上: “觉拉寺,属地在杂曲河北,囊谦拉林之间,属民百余户。

  • 乌禽嶂

    即今广东紫金县南乌禽嶂。《清一统志·惠州府》:乌禽嶂“在永安县(今紫金县)南一百里。周百余里。黄沙水南源出此”。

  • 小屿寨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小屿岛。明洪武年间置巡司于此。嘉靖十三年(1534)废。

  • 姑臧县

    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置,为武威郡治。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元和志》 卷40姑臧县:“因姑臧山为名。亦言故匈奴盖臧城,后人音讹为‘姑臧’ 焉。” 三国魏黄初中移凉州治此。十六国时,为前凉、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