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76大冶县 “铁山” 条下: “县治西南有铜绿山,亦古出铜冶铸之所。县名大冶,盖以此。” 1973年在此发现古矿冶遗址,测定为西周至西汉时铜矿址,面积8平方公里。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湖北省大冶市区西3千米处。据清同治《大冶县志》,山因“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得名。富铜矿,有周至汉古铜矿遗址。1965年建铜铁矿,中国著名铜矿山之一。建有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五里。《方舆纪要》卷76大冶县 “铁山” 条下: “县治西南有铜绿山,亦古出铜冶铸之所。县名大冶,盖以此。” 1973年在此发现古矿冶遗址,测定为西周至西汉时铜矿址,面积8平方公里。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湖北省大冶市区西3千米处。据清同治《大冶县志》,山因“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得名。富铜矿,有周至汉古铜矿遗址。1965年建铜铁矿,中国著名铜矿山之一。建有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今河北景县西南二十四里北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景州图:西南有杨八道屯。
金世宗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支脉云峰山麓。
①北魏置,属朔方郡。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西北四十里杨家塬。西魏废帝元年 (552) 改名延陵县。②北宋政和五年 (1115) 改关隶县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政和县。以年号为名。南宋绍兴中属建宁府。元属
西藏旧分康 (喀木)、卫、藏、阿里四部。清雍正年间划康部宁静山以东地归四川省,以西与卫部合称前藏。1914年以前藏太昭 (江达) 以东旧康部地区划为川边特别区,前藏仅指卫部。西藏旧分康(喀木)、卫、藏
①唐贞观元年 (627) 置,属西仁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 (634) 属奉州。后废。②清雍正八年 (1730) 置,为昭通府治。治所在二木那 (即今云南昭通市)。1913年改昭通县。古旧县
即日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之日里。《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一年(1284)十一月,“福建行省遣使人八合鲁思招降南巫里、别里剌、理伦、大力等四国,各遣其相奉表以方物来贡”。
即今广东云浮市。《明史·地理志》 东安县: “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 1914年改名云浮县。1992年改设云浮市。
即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三十里围底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62:罗定州有围底墟。
唐天宝元年 (762) 改方与县置,属鲁郡 (后改兖州)。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元和志》 卷10鱼台县称: “因县北有鲁君观鱼台,故名。” 元属济州,至元二年 (1265) 并入金乡,三年 (
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七十四里大荆镇。《清一统志·温州府》:大荆营“在乐清县东北一百里。本朝顺治中筑城,设参将守备驻此。雍正二年改参将为游击,移守备于大芙蓉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