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城岭

长城岭

①在今山东章丘市南,接莱芜市界。《方舆纪要》卷31章丘县:长城岭,“《志》云:岭间有古长城,昔齐宣王所筑,以御楚寇,西接平阴,东距大海”。

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八十里。《水经·汶水》:“汶水出朱虚县泰山。”郦道元注:“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余里,盖田氏之所造也。”《方舆纪要》卷35安丘县“牟山”条下:长城岭“以长城故址而名”。

③在今山东庆云县南。《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长城岭“势如冈陵。《旧志》以为齐之长城。或云禹所筑九河堤”。

④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六十里。《战国策·燕一》:燕王曰:“吾闻齐……有长城巨防,足以为塞。”《水经·汶水注》 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史记·楚世家》 正义引《太山郡记》云:“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径太山千余里,至琅邪台入海。”又引《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长城岭盖即泰山冈阜,以齐所筑长城经此而名。

⑤又名马岭山。在今陕西旬邑县西。《旧五代史·梁书·刘知俊传》:开平三年(909),“灵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邠州长城岭,为(刘)知俊邀击,怀英败归”。即此。


在山东省济南市南,与泰安市为界。主峰海拔869米。上有古长城,为齐宣王所筑。清乾隆《历城县志》:“长城者,春秋齐鲁之界,西起平阴,东尽于海。历城之山无虑皆分自长城岭矣。岭南水皆南流,其北水皆北流,故又名分流山。”长城城墙因年久失修已全倒塌,仍有断续城墙石基残存。


猜你喜欢

  • 当湖

    一名鹦鹉湖,亦名东湖。在今浙江平湖市城区东。《续汉书·郡国志》 海盐县刘昭注:“案今计偕簿,县之故治,顺帝时陷而为湖,今谓为当湖。大旱湖竭,城郭之处可识。”

  • 黄盖峰

    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八里。为太室之东南支。峰下为中岳庙,规制宏壮,庙中多宋、辽以来碑石。原在嵩山,唐中叶时徙至此。今庙为清代重修。

  • 山北县

    ①十六国秦置,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引镇附近。以在终南山北而名。北魏属京兆郡。北周天和三年(558)废。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改鲁阳县置,为鲁阳镇治。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十八年(494)为荆州治,

  • 小绥芬站

    亦作六站。中东铁路经此。即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绥阳镇。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小绥芬站。

  • 都勒隘

    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都勒村。《方舆纪要》卷109洛容县 “桥邓隘” 条: “万历二年,官军平洛斗诸巢,贼败散,乃设兵分屯扼塞……一守都勒隘。”

  • 文殊寨

    即今福建仙游县西文殊。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移白岭寨巡司于此。

  • 魁玛屯

    亦作葵马、奎密。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东岸波卡洛夫卡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葵马河口有 “葵马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

  • 陆家汛

    亦作陆家阪市。即今安徽肥东县南湖滨乡。清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3:陆家汛“(距城)七十里”。

  • 牙江水

    在今湖南郴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2郴州:牙江水“源出五盖山,北流经此,灌田八十顷。又西北流入于郴水”。

  • 神䴥村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 《旧唐书·李晟传》: 德宗时,朱泚据京城,李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 使王佖、 史万顷 “直抵苑墙神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