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泾镇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长泾镇。《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长泾镇“在县东七十里。居民稠密,与无锡县分界。由此出常熟,亦为通道”。
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长泾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长泾,人口 7500。宋至明称长泾市。清名长泾镇。1949年置长泾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1年河塘镇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等。养殖业发达。有针织、机械、冶金、电子、轻工、化工、建材等厂。祝顾、锡长等公路经此。古迹有梁武堰遗址。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长泾镇。《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长泾镇“在县东七十里。居民稠密,与无锡县分界。由此出常熟,亦为通道”。
在江苏省江阴市东南部、长泾河两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长泾,人口 7500。宋至明称长泾市。清名长泾镇。1949年置长泾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1年河塘镇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等。养殖业发达。有针织、机械、冶金、电子、轻工、化工、建材等厂。祝顾、锡长等公路经此。古迹有梁武堰遗址。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北。《左传》: 襄公五年 (前568) 十一月,楚伐陈,诸侯 “会于城棣以救之”。杜注: “郑地。陈留酸枣县西南有棣城。”《寰宇记》 卷2阳武县: “南棣城、北棣城二城并在县北
一作戚墅港,又名南戚氏、北戚氏。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区。《宋史·河渠志七》:常州境内,漕渠两旁有 “南戚氏、北戚氏” 诸港。《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戚墅港在 “府东三十里。北枕运河,有
即今江西宁都县南三十里田头乡。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4有田头墟。
①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水经·江水注》:“(巫)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飞清石穴,洁并高泉,下注溪水。”②在今贵州贵阳市西八里。《明一统志》卷88贵州宣慰司:圣泉“在宣慰司城(今贵阳市)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大新、天等附近之地。北宋属邕州左江道。后废。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属八番顺元宣慰司。后废。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与兴宁县接界之铁山障。《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铁山障 “在县西北九十里。山径荒僻,亦故盗薮也”。
东魏武定七年(549)改都昌县置,为东海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北齐废。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治所在泉州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地。次年改置泉州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治泉州(今属福建)。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次年改泉州行中书省。
即今江苏沛县东南五段镇。民国《铜山县志》卷10:五段砦在“城西北七十里。咸丰七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