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周代国名。春秋时灭于齐。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南。《春秋》:闵公二年(前660),“齐人迁阳”。即此。西汉置阳都县。

②一作唐。春秋燕邑。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春秋》:昭公十二年(前530),“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战国策·齐策二》:“赵可取唐、曲逆”,亦即此。西汉置唐县。

③又名樊、阳樊。春秋周邑,后属晋。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国语·晋语》:“王以阳樊赐晋,阳人不服,文公围之。仓葛曰:阳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君而残之,无乃不可乎?”战国属魏,更名河雍。


(1)古国名。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省沂南县南。《春秋》闵公二年(前660年):“齐人迁阳。”即此。春秋时灭于齐为邑。(2)古邑名。又作唐。春秋燕邑。在今河北省唐县东北。《春秋》昭公十二年(前530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即此。西汉置唐县。


猜你喜欢

  • 石门湾

    指今浙江桐乡市西二十里石门镇运河弯折处。《方舆纪要》卷91崇德县:石门塘“水折而东,湾环如带”。故名。

  • 西张寨

    五代时置,属寿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北。金兴定四年(1220)改置晋州。

  • 贝子庙

    清乾隆八年(1743)建。即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清为锡林郭勒盟及阿巴哈纳尔左旗驻地。1953年改名锡林浩特。1983年改设锡林浩特市。

  • 郴江

    一名黄水。源出今湖南郴县南黄岑山,北流入耒水。《太平御览》 卷49引盛弘之 《荆州记》曰: “黄箱山一名黄岑山,在东南三十里。其山郴水所出。” 《明史· 地理志》 郴州: “东有郴水,发源黄岑山,流合

  • 卡克里克

    即今新疆若羌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3:婼羌县,“近有四百余户,二千余人,始设卡克里克县丞。光绪二十九年升为婼羌县。无城郭牙署,官租民房而居”。

  • 生窦

    又作笙渎。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左传》:庄公九年(前685),“杀子纠于生窦”。即此。古邑名。生,又作笙或柽,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北。《左传》鲁庄公九年(前685年):杀子纠于生

  • 神山集

    即今山东苍山县东北二十四里神山镇。清乾隆 《郯城县志》 作神山集。

  • 鸿化堰

    古青神渠。在今四川青神县北。《元史·河渠志》: “嘉定之青神,有堰曰鸿化,则授成其长吏,应期而功毕。” 即建于唐太和中,为僚族张武所开,历代维修,扩大灌溉面积。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直灌田四十余里”。

  • 水

    即获水。 在今河南东部, 安徽、 江苏北部。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流,通称汴水。《说文》 作。

  • 富江

    又名灵溪水、思勤江。即今广西钟山县西思勤江。《元和志》 卷37富川县: “灵溪水今名富江,去县西二里。” 《寰宇记》 卷161富川县: “富水在县西四十里。源出浮盖山下,南流入富州思勤县。其水灌注田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