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阴平郡

阴平郡

①三国魏置,治所在阴平县(今甘肃文县西五里)。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武都及四川平武等县地,后属蜀汉。隋开皇三年(583)废。义宁二年(618)复置,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唐武德初改为文州,天宝元年(742)复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

②南朝梁侨置,属定州。治所在阴平侨县(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三里阴山下)。隋开皇初废。

③即龙安郡。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隋书·地理志》 阴平县:“宋置北阴平郡,魏置龙州。西魏改郡为阴平,又名县焉。”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3:“按北阴平郡立于晋世,《隋志》谓宋置北阴平郡者误。西魏改郡曰龙安,当从《寰宇记》。今《隋志》、《舆地广记》云西魏改郡曰阴平者,并误。”


(1)东汉建安末曹操改广汉属国置,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地入蜀汉,治阴平县(今文县西北)。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文县、迭部及四川省九寨沟、平武等县地。西晋属秦州,永嘉后郡县皆废。西魏复置,治曲水县(今文县西南)。属文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隋末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文州为阴平郡。(2)西魏改北阴平郡置,治龙安县(今四川江油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江油市。属益州。北周改为静龙郡。


猜你喜欢

  • 苦菜关

    当在今贵州湄潭、瓮安、余庆三县境。《明史· 陈璘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讨杨应龙乱,率大军由偏桥、龙泉坪司进兵,渡乌江入苦练坪,与据守七牌野猪山之敌激战,“贼败逃深箐,官军遂入苦菜关……进

  • 珠场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旧为采珠之所。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珠场。明洪武时置巡检司于此。

  • 静边州都督府

    ①唐贞观中置,属灵川都督府。初在陇右,后侨治庆州境,在今甘肃庆阳县境。天宝后废。②唐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陕西米脂县西。《方舆纪要》 卷57绥德州米脂县: 静边城 “在废银州西南。唐贞观以后,吐蕃浸盛

  • 重迦罗

    即戎牙路。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苏腊巴亚一带。一说即今印尼松巴哇岛东部之散加尔港。元汪大渊 《岛夷志略》 有专条记述。明张燮《东西洋考》 “西洋针路” 条有重迦罗。

  • 大夏河

    番名阿拉藏河。即古漓水。今黄河支流大夏河。源出今甘肃夏河县西南西倾山东麓,北流到永靖县莲花镇入黄河。《明一统志》卷37谓大夏河为古漓水。而古之大夏河,据《水经·河水注》:“水出西山,二源合舍而乱流,径

  • 仁寿殿

    隋唐东都宫殿。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称:“宣政之北曰仁寿殿。”

  • 仓埠镇

    一名仓子埠。即今湖北新洲县西三十八里仓埠镇。西濒武湖。清嘉庆十四年(1809)置巡司驻此。

  • 建瓯县

    1913年3月由建安、瓯宁两县合置,属福建北路道。1914年属建安道。治所建宁城 (即今福建建瓯市)。取两县首字为名。1928年直属福建省。1992年改设建瓯市。建溪流域茶叶总汇于此,每年春夏之际,舟

  • 山坡

    亦名山陂。即今湖北武昌县南六十里山坡乡。清设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武昌府》:山坡巡检司“在江夏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系马驿,本朝乾隆二十七年改设巡司”。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清乾隆

  • 分水岭

    ①在今北京市西。《方舆纪要》卷11顺天府:分水岭在“府西四十五里。山涧诸水至此分为二:一入卢沟河;一入房山县界”。②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分水岭“滦河径其西,漆水径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