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三庙镇。清光绪《合州志》卷4:三庙场“距城一百里”。
即紫荆关。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关镇。《水经·易水注》:子庄溪水“北出子庄关”。即此。
在今云南富民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4富民县:灵芝山在“县西南二里。旧名赤升化山,元延祐中改今名”。《清一统志·云南府》谓“旧名赤城化山,常产灵芝”。
北周置,在今甘肃靖远县南乌兰山上。北周、唐置乌兰县以此名。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水经·江水注》:“ (枝江) 县东北十里,土台北岸有迤洲,长十余里。义熙初,烈武王斩桓谦处。”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里水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金利砦在 “府西十五里。宋元时置砦于此。明洪武三年改置巡司”。
在今广西蒙山县东南。《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咸丰元年(1851),赛尚阿等奏永安州城失守折:太平军败清军,“现踞州城并附近之莫家村、卫龙村及水窦等处”。
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南牛埠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无为州:老牛铺镇在“州南八十里”。
在今山西灵石县西南五十里蛤蜅岭上。《资治通鉴》: 隋义宁元年 (617),李渊起兵太原,至西河,“入崔鼠谷,壬戌,军贾胡堡”。即此。在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自太原入关中,军贾
即嵩高山。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左传》:昭公四年(前538),“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淮南子·墜形训》 高诱注:“少室、太室在阳城,嵩高山之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