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坦山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北川河发源处。《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阿尔坦山“在西宁边外东北九十里。山脉东趋北川,抵浩亹水。俗云此山出金,昔有番人于此山开取,故名”。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北川河发源处。《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阿尔坦山“在西宁边外东北九十里。山脉东趋北川,抵浩亹水。俗云此山出金,昔有番人于此山开取,故名”。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瑞洪镇 “在余干县西北七十里鄱阳湖滨,为湖南往来要会。有县丞及鄱湖营把总驻此”。在江西省余干县西北部、信江北岸。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
唐天宝元年(742)改桃林县置,为弘农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三十八里老城。《元和志》卷6灵宝县:“于县南古函谷关尹真人宅,掘得天宝灵符,遂改县为灵宝。”乾元元年(758)属陕州。蒙古至元三年(1
即今浙江曹娥江支流黄泽江。在今浙江新昌县北、嵊县东。宋《嘉泰会稽志》卷10:王宅溪“源出四明奉化, 由沙溪西南入剡,转北至杜潭……出嵊县浦口”。下注曹娥江。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陈州直隶州置,属河南省。治所在淮宁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项城市及淮阳、扶沟、太康、西华、沈丘、商水等县地。1913年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陈州为府,治淮
①南朝宋孝武帝时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南三十里。隋大业初废。②南齐改宝城县置,属北义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北魏正始元年 (504) 属齐安郡。南朝梁大通二年 (528) 属北义阳郡。东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魏书·太宗纪》:泰常八年 (423),拓跋嗣自南而北巡,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即此。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北魏泰常八年(423年),魏主拓跋嗣“如三会屋侯泉”,即此。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越巂郡。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 属云南郡。南朝宋初改遂段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属越嶲郡,后属云南郡。南
聚名。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史记·曹相国世家》:“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中牟县有曲遇聚。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史记·曹相国世家》:“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
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六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永归县有停船山。《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停船山 “在剑阁县八十里。……有石刻,乃皇朝乾德僧怀义撰云: 大禹治水,船泊峰峦,故名”。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锦屏山南麓。1979年发现。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面积南北长约22米,宽15米。分三组,内容有人面、鸟兽、星象和农作物等图案和各种符号。在三组岩画的中间,有三块大石,表现了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