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陇县

陇县

①西汉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东汉改属汉阳郡。西晋废。

②1913年降陇州置,属陕西关中道。治所即今陕西陇县。1928年直属陕西省。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属天水郡。东汉属汉阳郡。为凉州治。西晋废。《晋书·刘曜载记》:“曜亲征陈安,围安于陇城。”即故县城。(2)今县名。在陕西省西部、渭河支流千河上游,西、北与甘肃省相邻。属宝鸡市。面积 2418 平方千米。人口24.8万。辖10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于今城关镇东南筑有汧邑,秦襄公二年(前776年)都此,秦置汧县,属内史。西汉于今固关置郁夷县,汉末寄治于郿县界,后废入郿县。西晋改陇关县,寻废陇关、汧县二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以境内陇山名改东秦州为陇州,设汧阴县为治所,后改称杜阳县。北周明帝二年(558年)陇州和陇东郡随杜阳县移治今城关镇,杜阳县复名汧阴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陇东郡存陇州,五年汧阴县改称汧源县。大业三年(607年)罢陇州。义宁二年(618年)于汧源县复置陇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陇东郡为陇州。元延祐四年(1317年)省汧源县入陇州,属凤翔府。明、清因之。1913年废州改陇县,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9年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1953年8月马鹿区的第三、四、五乡划归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6年直属省,1960年属宝鸡市。1961年属宝鸡专区,1969年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地处黄土高原区,千河流贯中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盛产***、核桃、葡萄、辣椒、烤烟。矿产有煤、石灰石、大理石、磷、铁、铜等。有采煤、酿酒、电池、化工、药材加工、水泥、奶粉等厂矿。宝平、宝天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秦城、唐安戎关遗迹、西汉龙门洞等。


猜你喜欢

  • 黄梁都

    又作黄梁村。在今广东斗门县 (井岸镇)西北斗门镇。清雍正十年 (1732) 置巡司于此。

  • 灵关镇

    唐武德六年(623)于废灵关县置,属卢山县。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元和志》卷32卢山县:灵关镇“在县西北六十里,车灵山在下。山有峡口似门,阔三丈,长二百步。关外即夷僚界”。《寰宇记》卷77卢山县:

  • 后山街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北后山。《清一统志·建宁府》:后山街“在建阳县西二十里。宋大观三年置税务于此。明洪武三年,改为税课局。后裁”。

  • 金头山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69大昌县: 金头山在 “县 (旧治大昌镇)东北四十里。山势高耸,冬月积雪不消”。

  • 赤沙上寨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永从县:赤沙上寨“在县(今永从镇)西。又县南有赤沙中寨,县东有赤沙下寨”。

  • 华林寺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964),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吉祥禅寺。明正统间改名华林寺。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废毁,现仅存大雄宝殿,

  • 三缝县

    东汉改三绛县置,属越巂郡。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八十二里金沙江北姜驿。西晋废。东晋复置,仍属越巂郡。南朝宋废。古县名。东汉以三绛县改置,治今云南省元谋县北。属越嶲郡。后废。东晋复置,旋又废。

  • 黄陵城

    在今四川开县东六里丰乐镇黄陵村。五代时土人黄、侯二家所筑,因名黄侯城,后衍为今名。明崇祯十四年 (1641),张献忠义军大败官军于此。《明史·张献忠传》: “总兵猛如虎、参将刘士杰追之开县之黄陵城,贼

  • 六连山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北。《方舆纪要》卷105万州:六连山“在州北六十里。山脉接黎母山,六峰突起峻拔,连续起伏三十里。《志》以为州之主山也。中多鹿麋,一名鹿市山。弘治十七年,官军讨鹧鸪啼、龙吟洞诸叛黎,‘贼

  • 东濠水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有三源合流,北流至临淮关入淮。《水经·淮水注》:“濠水出阴陵县之阳亭北……东北流径其县西,又屈西南转东径其城南,又北历其城东径小城,而北流注于淮。”《元和志》卷9濠州钟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