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东
地区名。指今河南陕县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 (即陕陌,在今陕县西南) 而治,陕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元和志》 卷6陕州: “周为二伯分陕之地,《公羊传》曰: 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古地区名。周成王时,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东归周公,西归召公治理。后人一般认为陕为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因称陕陌以东地区为陕东,以西作陕西。
地区名。指今河南陕县以东黄河下游地区。西周成王时,周公、召公分陕 (即陕陌,在今陕县西南) 而治,陕东归周公治理,以西归召公治理。《元和志》 卷6陕州: “周为二伯分陕之地,《公羊传》曰: 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古地区名。周成王时,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东归周公,西归召公治理。后人一般认为陕为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因称陕陌以东地区为陕东,以西作陕西。
在今山西永济市南。《水经·涑水注》:盐道山 “西则石壁千寻,东则磻溪万仞,方岭云回,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郭景纯云: 世所谓鸯浆也”。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六十五里拒墙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拒墙堡“嘉靖二十四年置,万历二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嘉靖二十八年寇犯拒墙堡,大同帅周尚文拒却之”。即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拒垟堡。明嘉靖二十
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东汉废。
今北京西门头沟区西北斋堂镇。近年发现辽统和十年 (992) 经幢,上有 “斋堂” 铭刻,证明至迟辽已有斋堂之名。元分为东、西斋堂。明万历年间于东斋堂筑城池。清于此置守御城。为京西山区经济、政治、文化中
即今江西新建县东北,鄱阳湖中矶山。《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几山在“府东北百四十里,屹立鄱阳湖中,上有仙岩”。
①南朝宋置,属汝阴郡。治所当在今安徽阜阳市境。后废。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睢阳县置,为宋州治。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南一里。大业三年(607)为梁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为宋州治。北宋景德三年(10
在今广东广州市文明路13号及 13号之 1 (现246号及248号)。1924年12月,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团结流亡于中国的越南革命者,领导越南革命运动。次年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 (越南劳动党前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土城乡西南杨柳坝。《明通鉴》卷68:万历十三年(1585),“杨柳番出攻普安堡”。即此。(1)集镇名。在安徽省濉溪县中部。杨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160。因村旁有大片杨柳林得名。
即今河南确山县东南四十二里刘庄镇。民国《确山县志》卷1:县东南有刘庄店。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地节三年(前67)宣帝封后父许广汉为“平恩戴侯”。东汉改为平恩县。西汉宣帝时封许广汉置,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东汉改为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