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府
南宋绍熙元年 (1190) 改普安军置,治所在普安县 (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梓潼二县及江油、广元二市部分地。端平三年(1236) 移治苦竹隘 (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元至元二十年 (1283) 改为剑州。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升剑州置,治普安县(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剑阁、梓潼二县及江油市东北部地。属利州路。端平三年(1236年)兵乱,徙治苦竹隘(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改为剑州。
南宋绍熙元年 (1190) 改普安军置,治所在普安县 (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梓潼二县及江油、广元二市部分地。端平三年(1236) 移治苦竹隘 (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元至元二十年 (1283) 改为剑州。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升剑州置,治普安县(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剑阁、梓潼二县及江油市东北部地。属利州路。端平三年(1236年)兵乱,徙治苦竹隘(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复改为剑州。
即盐川城。在今四川理县北下孟乡境。《新唐书·吐蕃传》: 广德二年 (764),“严武拔盐州”。即此。
西汉文帝四年 (前176) 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汉书· 文帝纪》: 四年 (前176),“作顾成庙”。服虔曰: “还顾见城,故名之。” 应劭曰: “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
清改山东布政使司置,治所在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民国初废府,省会在历城县(今济南市)。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济南市,仍为山东省会。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其北、南两侧分别
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 析广平县置,属恭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广德后废。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西北。属恭州。唐广德年间地入吐蕃。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太池千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太池县,属宜良州。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北二十四里汤池镇。二十一年(1284)后废入宜良县。
北宋置,属南川县。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四十里安稳镇。明于此置安稳马驿。
即今江苏铜山县西北郑集镇。清时有把总驻此。
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西旸桥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阴图:东南有西旸。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阴县东南有“西旸镇”,“西旸跨西旸河,水陆交通皆极便利”。
在今湖南平江县北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77平江县:回谢岭“巉岩峻拔,路出巴陵,行者病其险隘。正德中开凿,遂为通道”。
又称东关头。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入城的通济门西南侧城墙下。系明初为控制秦淮河入城水量而建。清道光《上元县志》卷4山川:淮水(秦淮水)有二源,“至方山埭合流, 由东水关入城, 出西水关,沿石城西北,以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