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县
隋开皇初改长社县置,为许州治。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大业初为颍川郡治。唐武德四年(621) 复改为长社县。
古县名。隋开皇初(一说大业三年〔607年〕)改长社县置,治今河南省许昌市。历为许州、颍川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为长社县。
隋开皇初改长社县置,为许州治。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市。大业初为颍川郡治。唐武德四年(621) 复改为长社县。
古县名。隋开皇初(一说大业三年〔607年〕)改长社县置,治今河南省许昌市。历为许州、颍川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为长社县。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五十里浒湾镇南。始建于唐中和二年 (882),原名白云寺。南唐昇元元年 (937) 改称疏山寺。
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北三道河子,为牡丹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 “富达密河”条下:“阿穆兰河,在(宁古塔)城北三百里。源出阿穆兰窝集,……东流入瑚尔哈河。”
清制每省设一布政使司,掌管全省财赋和属官。唯江苏省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分设江宁、江苏二布政使司,江苏布政使司驻苏州府(治今苏州市),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及太仓直隶州、海门直隶厅。清制每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源出浮槎山,南流经柘皋镇,于龟山西入巢湖。《明史·地理志》 无为州巢县: “巢湖在西,西北有柘皋河流入焉。”
北宋范仲淹筑,属安化县。即今甘肃华池县西五蛟乡。
在今甘肃陇西县北九十里通安驿乡,为往来交通要道。《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安定县 “诸水驿” 条下: “南七十里有通安驿。” 即此。
又称阳赕。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为南诏都城阳苴咩城所在地 (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元混一方舆胜览》: “赕,汉语府也。” 宋大理废。南诏於羊(阳)苴咩城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大理。为南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百里。《方舆纪要》卷77平江县:石牛山,“山多岑石,其状类牛。又有大寨石,大者可容万人,小者容千人。井泉饶给,可以避寇”。在福建省德化县东部、大樟溪上游以东。属戴云山。海拔 1782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南六十五里,接四川黔江县界。清置巡司于此。
明万历四十年(1612)改金筑安抚司置,属贵阳府。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1913年改为广顺县。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一作四十年)改金筑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镇。属贵阳军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