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茗山
一名茗山。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三十八里。《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茗山 “在太湖县南五十里。莲花峰东北有梅福炼丹处”。《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新寨山” 条下: “又县南三十里曰香茗山,上产硃砂。” 《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香茗山,“ 《太湖县志》: 中一峰曰莲花峰,左曰小茗山,右曰大茗山,尤为高峻,上有丹砂,险不可取。山半有洞,可容数百人,有泉甘冽”。
在安徽省望江县西北。左为大茗山,右为小茗山,中为莲花峰。峰峦巍峨秀丽。主峰海拔489米。相传汉梅福、唐罗隐曾隐居于此。
一名茗山。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三十八里。《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茗山 “在太湖县南五十里。莲花峰东北有梅福炼丹处”。《方舆纪要》 卷26太湖县 “新寨山” 条下: “又县南三十里曰香茗山,上产硃砂。” 《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香茗山,“ 《太湖县志》: 中一峰曰莲花峰,左曰小茗山,右曰大茗山,尤为高峻,上有丹砂,险不可取。山半有洞,可容数百人,有泉甘冽”。
在安徽省望江县西北。左为大茗山,右为小茗山,中为莲花峰。峰峦巍峨秀丽。主峰海拔489米。相传汉梅福、唐罗隐曾隐居于此。
在今陕西横山县东。《方舆纪要》 卷57米脂县: 银州关在 “县西九十里。上有古城,亦曰银城关。成化七年,余子俊言,延绥西路旧守土门、太兔鹘等堡,并未守铁鞭、锁地、五谷、黑城子、银城关等城,俱宋时防守夏
①又称西路左翼前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温都尔杭盖南。②又称东路左翼前旗。清康熙三十年(169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巴
北宋崇宁五年(1106)升澶州置,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濮阳市及濮阳、南乐、清丰等县地。金改为澶州。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升澶州置,治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北。唐初王绩 《黄颊山》 诗,即指此。《清一统志 · 绛州一》: 黄颊山“在河津县东北四十里,上有文中子洞”。
①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七十二里码头乡。《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在朝水之阳。” 故名。东汉改东朝阳县。南朝宋复为朝阳县,北齐省。②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刁河南
北宋置,属邹平县。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堐镇。
在今河南汝阳县东十里。《元丰九域志》卷1: 汝州梁县有 “紫逻山”。《方舆纪要》 卷51伊阳县 “汝水” 条: “又县东十里有紫逻山口,相传为大禹所凿,导汝水自东出。”
一名巴彦岱。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伊宁市西北二十里巴彦岱镇。设领队大臣、协领驻守。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西境。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于伊犁河
即今陕西武功县(普集镇)东北长宁乡。《方舆纪要》卷54武功县:长宁驿“在县东三十五里,俗曰东扶风镇,军站也”。
南明永历元年 (1647) 大西农民军余部四将军进入云南,永历四年 (1650) 改云南府为昆明府,为大西军余部抗清斗争的中心。治所在昆海县(今云南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