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侯原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咸和三年 (328),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即此。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咸和三年 (328),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即此。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清一统志·广州府》 “上川山” 条: “又西有漭洲岛,皆在海中。”
亦作八儿真。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奇伊利一带。《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巴耳赤邗”。
1913年析海伦县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双龙镇 (今黑龙江省望奎县)。1917年改为望奎县。1917年由海伦县析置,治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望奎镇。1918年升县。
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寰宇记》 卷106洪州丰城县: 槠山 “在县东六十里。产槠木,有磐石可坐百人,上有徐孺子读书台”。
又作上都河。即今滦河上游闪电河。因其流经元上都故城 (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昭乃门苏木) 之南而得名,明代译音讹为商都。明 《蓟镇边防》 谓蒙古人以河水清绿急流,呼为商都,实是误解。又谓古北哨夜以滦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三十余里梅家荡。《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闻家湖在 “府东北三十三里。湖周千顷。《志》 云: 鸳鸯湖以此诸水,汇流于府东北二十里间,有天荒、许家、毛头、菜花及祥符诸荡,回环连绕,闻
在今江苏江阴市西。东北入长江。《舆地纪胜》卷9江阴军:利港“在县西五十里。《四番志》云:本名渔浦,因鱼得利,因名”。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9:北宋乾兴元年(1022),“江阴军属县有利港,久废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大渡河东岸岔道。《明史·四川土司传》:正统三年(1438),“岩州长官司让达作乱,侵杂道诸边,杂道长官安白诉于朝。帝命四川三司往谕之,皆
明嘉靖中建,即今广东惠阳市 (淡水镇) 西北潼湖镇。《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蚬壳营 “在府西北,与博罗县接界。有官军戍守”。
即今安徽来安县东北长山。《舆地纪胜》卷42滁州:五湖山“在全椒县(按, 当为来安县)东北十八里。下有五湖,因名。在县境最为险要,控扼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