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凉郡

高凉郡

①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220) 孙权分合浦郡置,属交州。治所在思平县 (今广东恩平市北)。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阳春、恩平、高州、茂名、电白等市县地。西晋治所移在安宁县 (今广东阳江市西)。南朝宋复治思平县。南齐移治安宁县。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大业二年 (606)改高州复置,治所在高凉县 (今阳江市西)。辖境扩大,又包括今吴川、化州二市地。唐武德四年 (621)复改为高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高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高州。南朝末,保障岭外数州安宁的冼夫人,即本郡的越族首领。

②北魏置,属东雍州。治所在高凉县 (今山西稷山县东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山西稷山县、河津市地。西魏移治今稷山县西南。隋开皇三年 (583)废。


(1)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分合浦郡置,治恩平县(今广东恩平市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电白、阳江、恩平、阳春、茂名等地。西晋移治安宁县(今广东阳江市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高州为高凉郡。南朝末,保障岭外数州安宁的冼夫人,即本郡的俚族首领。(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高凉县(今山西稷山县东南,后徙至稷山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河津、稷山等市县地。隋省。


猜你喜欢

  • 定边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永乐元年 (1403) 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北右玉城镇西。属后军都督府。永乐七年

  • 白垭堡

    明置,在今四川梓潼县东。《方舆纪要》卷68梓潼县: 白垭堡“在县东。又东曰图山堡”。

  • 莘塔镇

    即今江苏吴中市东南四十里莘塔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江县图: 东南有莘塔。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江县东南有 “莘塔镇”。

  • 高鸡寨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

  • 乌常泽

    即乌常泛。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五十里。《晋书·慕容德载记》:慕容德“置盐官于乌常泽”。即此。

  • 三道梁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五十里三道梁乡。清于此设镇。

  • ?渠

    西汉武帝时凿。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另说在今陕西岐山县东、扶风县西。《汉书·沟洫志》 师古引如淳曰:“��音韦,水出韦谷”,因名。同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ᖡ

  • 白牟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属金渊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说在金堂县东)。北周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属金渊郡。北周废入金渊县。

  • 东石

    ①即今福建晋江市西南东石镇。清有把总驻此。②即今台湾省嘉义县西东石乡。清康熙年间,有吴姓及黄姓两家,由福建省晋江县东石渡海来台,为表示不忘故土,遂以东石为当地地名。

  • 八排门港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八排门港在“县南百四十里,与佛头山相连。港内多腴田,地下便于栖泊,倭船据此,剿灭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