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山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 卷73平茶洞长官司: 高秀山“在司治北。高立千丈,丹崖翠壁,秀色如画”。秀山县以此为名。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 卷73平茶洞长官司: 高秀山“在司治北。高立千丈,丹崖翠壁,秀色如画”。秀山县以此为名。
一名霞凝港。即今湖南望城县东十八里霞凝乡。《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榔梨市”条下:“下泥市在(长沙)县西四十里。”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淳祐临安志》卷9引《祥符经》云:“洞极大, 流水不竭。顶上又有一洞,过立夏, 清风即自内出, 立秋则止,故名风水洞。”宋苏辙有《和子瞻题风水洞》诗。
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枋藔乡东北三里水底藔。旧为水底藔塘,置汛于此,设外委驻守。
在今福建沙县西北。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幼山“在沙县西北百二十里。孤峰峙耸,高三十里, 周回二百里, 以其幼视群山,故名”。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延恩县: “有经略军,在榆多勒城,天宝中王忠嗣奏置。”
一作孤胡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车师柳谷 (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达板城)。即“孤胡国”。
①即今山西文水县西南马村。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太原,张灏自辽州援太原,同折可求至文水县上贤村、马村下寨,即此。②在今山东汶上县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陈兆举所率大刀会曾在此攻打教堂。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清幽溪 “在县东南四十里。自澧州慈利县之添坪、麻寮二所流经此,分为二支,一至公安县西六十里之孙黄渡入江,一至江陵县之虎渡口入江”。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小岞。《方舆纪要》卷99 惠安县“獭窟山”条下:“又小岞山,在净山东十里。北对黄崎山,南控大岞山,邑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至此三山而止。”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小岞巡司于此。清初废
隋开皇十一年 (591) 置,属尹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大湟江口。《元和志》 卷38皇化县: “因县东一里皇化水为名。” 大业二年 (606) 废入桂平县。唐贞观七年 (633) 复置,属浔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