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鸣沙县

鸣沙县

①北周改敦煌县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 卷40敦煌县: 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 (606) 复为敦煌县。

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为环州治。治所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大业三年 (607) 属灵武郡。唐属灵州。《元和志》 卷4鸣沙县: “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 ‘鸣沙’。” 神龙二年 (706) 冬移治废丰安城 (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堡附近)。大中三年 (849) 仍还旧址。元初升为鸣沙州。


(1)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鸣沙镇。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为会州治。建德六年(577年)废州,改县为镇。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复置,为环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属灵武郡。唐神龙二年(706年)后多次被突厥、吐蕃攻陷,移治废丰安县城(今青铜峡市西南黄河东岸)等处。大中三年(849年)还旧治。北宋开宝间废。咸平中地入西夏,复置。元初升为州。(2)北周以敦煌县改名,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属沙州。隋大业初复名敦煌县。


猜你喜欢

  • 良非川

    今青海共和县之恰卜恰河。《新唐书·吐蕃传》:调露元年(679),“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攻河源,屯良非川。(李)敬玄与战湟川,败绩”。古水名。约在今青海省湟源县西佛海、巴燕地带。《新唐书·高宗本纪》:开

  • 白塔营

    清置,属大通卫。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雍正二年(1724)筑城,设都司防守。乾隆九年(1744)移大通卫治此,二十六年(1761)改设大通县。1958年大通县徙治桥头镇。

  • 梅林墟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南梅林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90: 长乐县有梅林墟。

  • 斜寸岭

    即今吉林敦化市西北张广才岭支脉拉林山(老爷岭)。《金史·乌春传》: “乌春举兵来战,道斜寸岭,涉活论、来流水,舍于术虎部阿里矮村滓布乃勃堇家。”

  •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七十里长寿镇。原为天主堂。1931年9月在此召开湘鄂赣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军区。辖湖南省平江、浏阳、醴陵、岳阳、湘阴、临湘,湖北省大冶、阳新、通城、通山及江西省

  • 龙陂

    ①即摩陂。在今河南郏县东南。《三国志·魏书·明帝纪》:青龙元年(233)春正月,“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改摩陂为龙陂”。②又名龙泉、龙洲。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县故城)北纪南城西南。《水经·沔水

  • 五里湖

    一名漆湖。又名小五湖。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湖西即太湖。《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五里湖“一名小五湖”。

  • 南岚集

    即今山东莱西市北三十四里南岚乡。旧属莱阳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莱阳县西北有南岚集。

  • 胡刀县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释燕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寰宇记》 卷121播州芙蓉县: 废胡刀县 “因胡刀水在县南”,故名。开元二十六年 (738) 废。

  • 夷宾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幽州都督府。治所在来苏县(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旧唐书·地理志》 夷宾州:“乾封中于营州界内置,处靺鞨愁思岭部落,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二年,迁于徐州。神龙初,还隶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