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鹿邑县

鹿邑县

隋开皇十八年 (588) 改武平县置,属陈州。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五十八里鹿邑城。大业初属淮阳郡。唐属亳州。元徙治今鹿邑县。明属归德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东部,东临安徽省。属周口市。面积1245平方千米。人口115.8万。辖9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为苦邑和鸣鹿邑,属陈。楚置苦县(治今鹿邑县太清宫镇)。秦属陈郡。西汉属淮阳国。东汉析置武平县(治今鹿邑县城西北武平城),属陈国。西晋属梁国。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改苦县为谷阳县,并废武平县。北魏复置武平县,治所在原治西南,属陈留郡。北齐废谷阳县。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谷阳县,属谯郡;十八年改武平县为鹿邑县,治今鹿邑县城西鹿邑城村,属淮阳郡。因境内有春秋时陈之鸣鹿城,故名。《太平寰宇记》亳州鹿邑县:“取故鹿城地为名。”唐乾封元年(666年)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因道家始祖老子生于此而得名。载初元年(689年)改仙源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真源县。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改真源县为卫真县,与鹿邑县同属亳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卫真县入鹿邑县,鹿邑县迁治原卫真县治所,即今鹿邑县城,属亳州。明属归德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2000年属周口市。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涡河及其支流惠济河斜贯县境北中部,清水河、白沟河流经西部和南部,辛鹿运河横穿东西。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芝麻、棉花、烟叶等。特产孔集卤鸡、试量狗肉。工业有酿酒、机械、木材加工、电力、肉类、制鞋等。311国道、商临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太清宫、老君台、道德经注碑、栾台遗址等。


猜你喜欢

  • 尼布楚河

    又作泥朴处河。即今俄罗斯境石勒喀河支流涅尔查河。河口为尼布楚城。清康熙《平定罗刹方略》卷4:“索额图等奏言: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尔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

  • 骨罗山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一带。《魏书·太宗纪》: 永兴五年 (413) 六月,“西幸五原,校猎于骨罗山,获兽十万”。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北魏永兴五年(413年),拓跋氏在此狩猎。

  • 凌城集

    亦称凌城庙。即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睢宁县东南有 “凌城庙圩”。

  • 坎台河

    即今内蒙古达拉特西罕台川。《清一统志·鄂尔多斯》:坎台河“在左翼后旗(原驻地在今达拉特西北大树湾附近)东十二里。源出布木巴泉,东北流入黄河”。

  • 三影塔

    又称延祥寺塔。在今广东南雄市城内。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塔为六角九层,高50米。据乾隆《南雄府志》卷3《名胜志》载:“阴晴塔影”为南雄十二景之一,“在延祥寺中。世传祥符二年己酉,异人建塔,

  • 湖水

    即今河南灵宝市西阳平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 “夸父之山,……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水经· 河水注》: “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又北径湖县东,而北流入于河。”

  • 逋租城

    在今四川康定县北。《旧唐书·吐蕃传》:“雅州经略使路惟明与三部落主赵日进等率兵三千进攻逋租、偏松等城。”约在今四川省康定县一带。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雅州经略使路惟明趋吐蕃逋租、偏松等城,即此。

  • 泉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泉州为路,属福建行省,并曾于路置福建省。二十二年 (1285) 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晋江县 (今福建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流域、澎湖列岛及厦门、同

  • 李润堡

    一作李润镇。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北。十六国后秦时为镇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华州治此。又作李润镇。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十六国姚秦时为镇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为华山郡治所。

  • 塔拉斯

    即怛罗斯。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尔布。因河得名。《清一统志·伊犁》: 怛逻斯城 “在塔拉斯河上游四百里。……则怛逻斯即塔拉斯,音以相近而变之”。初为厄鲁特牧地,清平定准噶尔后立有满文石碣,记载平准过程。属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