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渡镇

黄渡镇

①即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南三十里黄渡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黄渡镇 “元置镇,因水而名。寻又置吴塘巡司于此,明因之。洪武中,市舶提举司亦置于此”。

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黄渡乡。明嘉靖《宁国府志》 卷4宣城县: 由泰和门达宁国县有黄渡铺。


(1)在上海市嘉定区西南部。面积27.6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渡,人口3900。《读史方舆纪要》嘉定县:黄渡镇“因水而名”。因传战国楚相黄歇于此渡吴淞江,故名。明已成镇。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黄渡乡,1914年为第九乡,1928年改淞滨乡,1930年置黄渡镇,1938年复为第九乡。1946年改黄渡乡,1949年改区,1956年撤区为乡。1958年成立黄渡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小麦、蔬菜。有五金机械、针织等厂。京沪铁路、曹安(312国道)、嘉黄等公路经此。(2)在四川省营山县东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渡,人口460。以黄姓渡口得名。1951年设黄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玲珑、涌泉二乡并入。1994年涌泉乡划出。乡村普遍饲养山羊。有农机、酿酒、草帽编织等厂和果园。营山、消水、绿水三河汇流于此。南朝梁景阳郡、宕渠县治地。通公路。场南有古宕渠县遗址。


猜你喜欢

  • 朱俱波国

    即朱居槃。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新唐书·西域传》:“朱俱波亦名朱俱槃,汉子合国也。并有西夜、蒲犁、依耐、得若四种地,直于阗西千里,葱岭北三百里,西距喝盘陀,北九百里属疏勒,南三千里女国也。”后徙

  • 升迁桥

    即升仙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北沙河上。《资治通鉴》:唐咸通十一年(870),南诏军攻成都,“官军至城下与蛮战,夺其升迁桥。是夕,蛮自烧攻具遁去”。胡注: “升迁桥即升仙桥。秦时李冰所起,旧名七星桥。”迁又

  • 七盘县

    唐久视元年(700)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西北一百二十里。一说在今巴中市西南一百四十里花丛场。《寰宇记》卷139七盘县:“因山为名。”北宋熙宁三年(1070)废入恩阳县。古县名。武周久视元年(

  • 桥邓隘

    亦作桥屯隘。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9洛容县: 桥邓隘 “在县北。万历二年,官兵平洛斗诸巢,贼败散,乃设兵分屯扼塞,一守桥屯隘,一守都勒隘,一守平经隘,于三板堡设堡一,屯兵戍守”。

  • 北始新县

    北魏侨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舒城、霍山等县境。后废。

  • 巨麓岭

    在今山西岢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0岢岚州:巨麓岭在“州西南五十里,西南至兴县六十里接境处也。山多松,一名万松山,或谓之松子岭”。

  • 柔远州

    ①北宋改羁縻富州置,为羁縻州,属辰州。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元至元三十年 (1293) 改为散毛洞蛮夷官。②元置,属怀德府。治所在今四川酉阳、黔江等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元史·英宗纪》: 至治二年(13

  • 杂罗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 置,属汀州。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天宝元年(742)改名龙岩县。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治今福建省龙岩市。属汀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龙岩县。

  • 黄尖山

    即黄崄山。在今山西岚县西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 黄崄山 “在岚县 (旧治) 西南二十五里。一名黄芊山。又名黄尖山”。

  • 池河关

    即直河关。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清一统志·安陆府》:池河关“在钟祥县西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