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
①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丁山。清 《宜兴荆谿县志》 卷1: 鼎山 “取三峰鼎立之义。其下有市,陶人多聚焉。俗称丁山”。
②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龙溪县: 鼎山 “在府东北二十五里。山高大,圆如覆鼎,绝顶有脐,俗呼鼎脐山”。
③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方舆纪要》 卷69江津县: 鼎山 “在县治南。有三峰顶峙”。
①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丁山。清 《宜兴荆谿县志》 卷1: 鼎山 “取三峰鼎立之义。其下有市,陶人多聚焉。俗称丁山”。
②在今福建漳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龙溪县: 鼎山 “在府东北二十五里。山高大,圆如覆鼎,绝顶有脐,俗呼鼎脐山”。
③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方舆纪要》 卷69江津县: 鼎山 “在县治南。有三峰顶峙”。
①北魏永安中置,属建州。治所在玄氏县(今山西高平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高平市地。北齐废。②隋大业初改泽州复置,治所在丹川县(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高平二市及沁水、陵川、阳城
清道光十二年 (1832) 改淅川县置,属南阳府。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老城。1913年改为淅川县。1961年移治今淅川县 (城关镇)。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淅川县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老城,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秋溪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西南有秋溪铺。
清置,属徐沟县。在今山西清徐县东南三十里尧城村。《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尧城镇“在(徐沟)县西南三十里”。集镇名。在河北省隆尧县城西偏南。属隆尧镇。人口 3840。唐时尧山县治。民国时曾设尧山专员公署
即亦八里城。在今新疆伊宁市附近。《明史·西域传》:别失八里,“(永乐)十六年,贡使速哥言其王为从弟歪思所弑,而自立,徙其部落西去,更国号曰亦力把里”。即“亦剌八里”。
在今河北任丘市东四十里吕公堡镇。清设吕公堡社。
在今广东乐昌市东。《方舆纪要》 卷102乐昌县: 黄土岭隘 “在县东三十里,路通仁化县”。《清一统志·韶州府》: 黄土岭隘,“明初置高胜巡司防守,万历中裁”。
原拟由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长约1000公里。1937年动工修建,1939年自株洲经湘潭修至蓝田 (今涟源)。长约175公里。因日本侵华战争形势恶化,旋即被拆毁。此路至1972年才全部修成。自湖南省株洲
又名赤墈墟。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三十里江背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兴国县东有赤墈汛墟。
即今浙江慈溪市西二十二里周巷镇。旧属余姚县。清乾隆 《绍兴府志》 卷7 《市》 引 《万历志》: 周巷市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