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首渠

龙首渠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历十余年始通。《史记·河渠书》 谓“自征引洛水至商颜山下……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北周时重加修浚。至唐仅存尾闾一段,称为干坑,即今人民引洛渠的前身。

②隋文帝为营建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解决东城和苑内用水而开凿。宋敏求《长安志》卷11:“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 自东南龙首堰下,分支浐水,北流至长乐坡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入苑;西渠屈而西南流,经通化门南,西流入城,经永嘉坊,又西南流经兴庆宫,又西流注胜业坊、崇仁坊、景龙观, 又西入皇城,径少府监南,屈而北流,又径都水监、太仆寺、内坊之西,又北流出城。”其后历代屡有疏浚或扩建,水道及引水口亦有改变。今城外故道尚有若干遗迹存在。


(1)汉武帝时为灌溉今陕西省北洛河下游东岸一万多顷咸卤地而开凿。相传开凿时掘到龙骨,故名。自今澄城县西南引洛河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河。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地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为我国第一条地下井渠。北周时重加修浚。唐废。(2)隋开皇三年(583年)为营建大兴城、解决东城及内苑用水而开凿。自长安城东马头埪(今马登空村)引浐水北流,至长乐坡附近分为二渠,东渠西流入内苑及大明宫,西渠西流入皇城、宫城。唐、明、清均有疏浚及发展。今存城外故道遗迹。


猜你喜欢

  • 凤池口

    在今河南商丘县西北二十二里。《金史·石盏女鲁欢传》:正大九年(1232)二月,“大兵围城,议决凤池大桥水以护城”。《明史·河渠志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春,河决“归德州东南凤池口”。即此。

  • 岩磨水

    在今广西天等县北。《方舆纪要》 卷110镇远州: 岩磨水 “在州治 (今进远乡) 南。水泉清冽,人皆仰给”。

  • 暖水市

    即今江西德兴市东六十六里龙头山镇 (暖水)。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11: 德兴县东有暖川。

  • 归仁镇

    ①宋置,属厌次县。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七十里黄河北岸。明置巡司,清裁。②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旧属天河县,明置土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泗洪县西北部,西与安徽省接壤、北与宿迁县为邻。面积114.6平方

  • 明光山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方舆纪要》 卷118腾越州: 明光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银矿、铜矿”。

  • 天富盐场

    北宋置,在今浙江平阳县东南鳌江口海滨。《元丰九域志》卷5:温州平阳县有“天富盐场”。后徙至今浙江苍南县东芦浦镇、舥艚镇一带。近代废。

  • 库页岛

    又作库叶、库野。今俄罗斯黑龙江口外萨哈林岛。唐称窟说,属黑水都督府。元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作苦兀,属奴儿干都司。永乐时在西北部设囊哈尔卫,正统后在中部设波罗河卫。清称库页岛,属吉林三姓副都统辖地。1

  • 施秉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州。正统九年 (1444) 改设施秉县。

  • 高是山

    一名高氏山。即今山西浑源县南七里翠屏山。《山海经·北次三经》: “高是之山,滋水出焉,南流注于滹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水经·滱水》: “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 物藏寨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红星乡南俄真。清雍正元年 (1723) 置物藏寨土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