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上渣坝司。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上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上渣坝卓尼土百户。
即今四川阆中市西北思依镇。《清一统志·保宁府二》: 思依堡 “在南部县西北思依山”。
即浊鹿城。在今河南修武县东北。《魏书·地形志》 汲郡北修武县: “治清阳城。” 即此。集镇名。在河北省馆陶县城北部。属路桥乡。人口1450。汉代清渊县故址,后废为村,俗称清阳城。产小米、小麦、棉花等。
唐贞观中置,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岸。唐 《沙州都督府图经》: “贞观中康国大首领康艳典东来居此城,亦曰典合城。上元二年改为石城镇。”唐贞观中以隋之鄯善镇改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车尔臣河南
在今湖北松滋县北三十六里老城镇后。《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江亭“在松滋县治后。杜子美、孟浩然、张天觉皆有诗”。集镇名。在安徽省太湖县南部。为城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700。因设区时曾取江塘、凉亭
即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四十四里河姆渡镇。原属慈溪县,1954年改属余姚县。1973年于此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遗址,证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同时也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
明建州女真之主体。明末定居今辽宁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三卫女真人,逐渐形成为五大部,即 《清太祖实录》 卷1所谓 “满洲国之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王甲部、董鄂部、哲陈部”。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 (158
即涢水在今湖北安陆市境内一段水道。《水经·涢水注》: “涢水又南径石岩山北。……即 《春秋左传》 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兼清水之目矣。” 《元和志》 卷27安陆县: 涢水 “故
①北魏置,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劳州刺史曹凤、东荆州刺史雷能胜等举城降魏”。胡三省注:“曹凤、雷能胜, 皆蛮左也,因其地授以州刺史。”②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
一名长乐关。即今河南信阳县西北五十一里长台关乡。明置巡司于此。附近有长台古渡。旧为信阳“八景之一”。集镇名。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中北部。长台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800。南北朝称栎城,明代因有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