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羌校尉
官名。三国魏置护东羌校尉,西晋改此名,掌居于雍、秦、梁等州羌族的事务。领兵,下设东羌督、猎将等部属。晋多以将军或西中郎将等兼领,有时亦兼秦州刺史。四品。南朝宋末以拜宕昌王梁弥机(羌族),齐、梁时由其子裔世袭。
官名,也称护东羌校尉。三国魏称护东羌校尉,晋称东羌校尉,掌护东羌兼管东羌事务;属官有东羌督、东羌猎将等。晋朝常以将军或西中郎将兼任。
官名。三国魏置护东羌校尉,西晋改此名,掌居于雍、秦、梁等州羌族的事务。领兵,下设东羌督、猎将等部属。晋多以将军或西中郎将等兼领,有时亦兼秦州刺史。四品。南朝宋末以拜宕昌王梁弥机(羌族),齐、梁时由其子裔世袭。
官名,也称护东羌校尉。三国魏称护东羌校尉,晋称东羌校尉,掌护东羌兼管东羌事务;属官有东羌督、东羌猎将等。晋朝常以将军或西中郎将兼任。
官署名。辽朝为南面官,会同元年(938),皇都更名上京,置留守司,统领上京军民政事,治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置留守行临潢府尹事、副留守、判官、推官等职。金朝于熙宗天眷元年(1138
学官名。北齐置,《北齐书·儒林传序》说:“齐制,诸郡并立学,置博士、助教授经。”北周州县均置博士,郡学似亦有博士,唯未见记载。
军队指挥机关。北洋政府改清末新军的协为旅,旅的指挥机关为司令部, 主官有旅长 (少将)一人, 下设副官(少校, 上、中尉) 二人, 军士三人, 兵三人。共计有官三人,士兵六人,总计九人,并备有马四匹。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掌天下诸路州县户口、农田、贡赋、税租之政令,以及田务券债、酒麴园宅课入之事。南宋分三案: 户口案掌户口升降,民间立户分财,科差人丁,典卖屋业,陈告户绝,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统领敌烈军。设详稳等职。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属著帐郎君院,掌皇太后帐侍应之事。由著帐户充其杂役。
① 辞官。《礼记·王制》: “七十而致政”。郑玄注: “致政,还君事。”②归还所掌政权。《周礼·天官·冢宰》郑玄注: “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礼。营邑于土中,七年,致政成王。”
官名。唐置,掌皇帝出巡时布置安排中途食宿之所,由大臣担任,为临时性的。也称置顿使。见《历代职官简释·知顿使》。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设参军一人,正五品,录事二人,正七品,纪善一人,正七品。翌年,改参军从五品。九年,改参军府为长史司,参军为长史。
官名。 同“涓人”。 春秋楚置。 掌扫除的侍臣。《史记·楚世家》: “王行, 遇其故人。 ”裴骃《集解》引韦昭说: “今之中涓也。”参见“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