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庶子

中庶子

官名。①太子属官。春秋时楚,战国秦、韩等国皆置。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新序·杂事二》:“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中庶子闻之,跪而泣曰”。《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战国策·韩策三》:“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②汉朝以后为“太子中庶子”省称。


官名,周置。在秦朝以前,天子置中庶子,诸侯也置中庶子;天子的中庶子掌管理教育诸侯卿大夫之中庶子;国家有大事,则帅国子拥护太子,为太子所用。《新序·杂事二》:“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中庶子闻之,跪而泣曰……”。《战国策·韩策二》:“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曰:不若及齐师未入,急击公叔。”《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奏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秦以后,中庶子皆为太子属官。东汉时置太子中庶子五人,职如侍中,掌侍从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等。三国时魏、吴皆置,吴为最亲密、切问近对之官。晋置中庶子四人,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中书令,常侍左右,掌机密、传命令等。南朝宋齐梁陈皆置,南朝宋与晋同;梁置四人,功高的一人为祭酒,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与功高的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禁令。陈承梁制。北魏、北齐皆置。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下·中庶子》、《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庶子》、《隋书·百官中·门下坊》。

猜你喜欢

  • 便养

    元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凡父母衰老气力单寒者,得就近迁除,以便供养。此种规定称为便养。

  • 正任

    官制用语。宋朝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凡不别带其他阶官者称正任,别带其他阶官者称遥郡。正任可享受其待遇,遥郡则否。(1) 宋初以观察使、防御史、团练使、刺史为武官虚衔, 无实际职掌。凡不带阶官者

  • 甄官令丞

    官名。东汉将作大匠所属有前、后、中甄官令丞,掌砖瓦之事。三国无考。晋将作大匠不常置,甄官令丞改隶少府,宋齐有东西陶官瓦署督各一人。梁陈少府卿所属有甄官令及丞。北齐太府寺所属有“甄官署”,置甄官署令丞,

  • 丹鸟氏

    官名。少皞时设此官,掌管立秋立冬。《左传·昭公十七年》:“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历正之属官。”疏:“少皞氏以鸟名官,丹鸟氏司闭……立秋立冬谓之闭;此鸟以秋来冬去,

  • 侍直大夫

    散官名号。洪武四年(1371)置,以授从五品内官。

  • 牒试

    选举制度。宋朝贡举考试方式之一。亦称胄试。即有关官员子弟、亲戚、门客,为避嫌,牒送别处考试。真宗景德二年(1005),始命文、武升朝官嫡亲送国子学附试。其后,逐形成制度,知州、通判门客、本治所同宗或异

  • 兽门学士

    北周“露门学士”的别称。因露门又称虎门,故亦可称虎门学士,唐朝人避讳,改作此名。参见“露门学士”。

  • 掌货贿中士、下士

    官名。货指金玉,贿指布帛。《周礼》秋官之属有掌货贿中士十六人,原文职掌阙载。贾公彦注:“在此者,盖掌邦国所致货贿,但官阙,不可强言也。”孙诒让《周礼正义》说:“《国语·晋语》云:‘王者成其德,而远人以

  • 司务

    官名。明清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中央各部院卿寺衙门所属司务厅之职官。为首领官。皆分设若干人不等。掌理省署抄目,出纳文书之事。明制为从九品。清初亦为从九品,乾隆三十年(1765)定为正八品。又,清末总理

  • 知后典

    公人名。宋置,即“祗候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