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庶子

中庶子

官名。①太子属官。春秋时楚,战国秦、韩等国皆置。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新序·杂事二》:“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中庶子闻之,跪而泣曰”。《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战国策·韩策三》:“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②汉朝以后为“太子中庶子”省称。


官名,周置。在秦朝以前,天子置中庶子,诸侯也置中庶子;天子的中庶子掌管理教育诸侯卿大夫之中庶子;国家有大事,则帅国子拥护太子,为太子所用。《新序·杂事二》:“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中庶子闻之,跪而泣曰……”。《战国策·韩策二》:“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曰:不若及齐师未入,急击公叔。”《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奏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秦以后,中庶子皆为太子属官。东汉时置太子中庶子五人,职如侍中,掌侍从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等。三国时魏、吴皆置,吴为最亲密、切问近对之官。晋置中庶子四人,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中书令,常侍左右,掌机密、传命令等。南朝宋齐梁陈皆置,南朝宋与晋同;梁置四人,功高的一人为祭酒,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与功高的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禁令。陈承梁制。北魏、北齐皆置。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下·中庶子》、《魏书·官氏志》、《隋书·百官上·中庶子》、《隋书·百官中·门下坊》。

猜你喜欢

  • 因杅将军

    汉朝将军名号。武帝时有因杅将军公孙敖, 曾奉命筑塞外受降城。 因杅, 匈奴地名, 因所征以命将军。杂号将军名,西汉置,掌征伐。《汉书·匈奴传上》:“是岁,汉使贰师将军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筑受降城。”

  • 户部榷关监督

    官名。又称户关关差。清朝户部所属榷关之主官。顺治元年 (1644) 始设,初由户部司员中掣派,继改由各部院衙门选送题请钦派,满官缺、包衣缺的选送更具特权色彩,皆带原品充任。每年一更代,关期定为十二个月

  • 东陵陵寝礼部衙门

    官署名。清朝管理东陵陵寝三衙门之一。设于河北遵化地方。包括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裕陵、定陵、定东陵及惠陵等八处,设掌关防郎中一人,郎中五人,员外郎十六人及读祝官、赞礼官、笔帖式等员。掌东陵之判署

  • 多里吉衙门

    满语官署名。汉译为“内阁”。又作“多尔吉衙门”。

  • 管匠都提领所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七品,设于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隶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人匠词讼。置都提领一员。

  • 监羽林右骑

    汉武帝初置羽林骑。后分左右,宣帝令中郎将和骑都尉等监羽林骑。东汉单置监。分左右,主羽林骑(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来历传》:“历字伯珍,少袭爵,以公主子,永元中,为待中,监羽林右骑。”

  • 入粟

    指用谷物买官、拜爵、赎罪的一种制度。亦称纳粟、输粟。秦始皇时已有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之制。入汉因之。文帝时规定,入六百石爵上造,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武帝时广开鬻官之路,桑弘羊请得入粟补官,或

  • 南院太师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南大王院官员,在知南院大王事下。

  • 享国

    指帝王在位。《尚书·周书·无逸》: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 审刑司

    官署名。 西夏置。 西夏语音“力罗”。 中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