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领军

中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改领军置。与中护军皆典禁兵,属丞相府(一说献帝延康元年(220) 始置。)三国魏时又置领军将军,职掌同,以资格较深者任之。为禁卫军最高统领,有营兵,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并管中护军。魏末特许晋国亦置。三国蜀亦置。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省并北军中候。惠帝时复置,一说怀帝永嘉(307—313)中始复。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 改为北军中候,寻复,成帝时又改为北军中候,寻又复。东晋时无营兵,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禁军,不再管中护军。十六国成、前凉、后燕皆置。南朝掌京师驻军及禁军,而由中护军掌外军。魏、晋、宋三品。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定为十四班,陈二品,秩中二千石。北魏侍臣带“领军”者,称中领军,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二品中,太和二十三年改为三品。北齐为领军府长官,掌禁卫宫掖,主朱华阁以外的禁卫官,又领左右卫、领左右等府,三品。西魏时仍总宿卫,恭帝三年(556) 建六官时罢。


官名,汉末曹操置,与中护军皆掌禁卫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中领军司马贾辅。”三国时蜀也置。

猜你喜欢

  • 司空掾属

    官名,公府诸曹的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属,司空掾属,犹言司空府官员。司空,在《后汉书》中是掌水土工程的官,而在《三国志·魏书》中,则为掌行政的官,司空即丞相;在《后汉书》中,司徒为丞相。《三国志·魏书·

  • 千乘之王

    拥有千辆兵车(战车)的国王;犹言大国之王。《史记·货殖列传》:“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乘,量词,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连车带马)称为一乘。

  • 户部使

    官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置,为三部使之一,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以及榷酒、工作、衣储之事。淳化四年(993) 罢,五年复置,真宗咸平六年(1003)复罢。辽朝户部使司长官,南面官,掌东京路赋

  • 镇南大将军

    官名。三国蜀置,职掌与镇南将军同,唯资历深者得任此职, 后主延熙五年(242),加拜庲降都督马忠为此,驻南中。晋定为第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如开府,则位从公,假金章紫绶,升为一品。十六国后燕、北燕亦置。

  • 蒙藏研究会

    蒙藏事务局的直属机关。北洋政府设置,掌理研究和调查有关蒙藏一切事宜。

  • 检讨

    官名。唐朝始置。集贤院有知检讨官。宋朝崇文院、史馆均置,以他官兼任,掌修国史。北宋末年讲议司、南宋初年修政局亦置。明清为翰林院史官,位次于编修,从七品。掌撰述记载,修纂国史。一般由三甲进士留馆者充任,

  • 参政

    ①宋、辽、金、元“参知政事”省称。②官名。明朝各布政使司置,从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分左、右,无定员,随事增减。掌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清入关前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衙门置

  • 司马令史

    官名。战国秦置。县属主军事的长官。《睡虎地秦墓竹简·效律》: “司马令史掾苑计,计有劾,司马令史坐之,为令史坐官计劾然”。

  • 参政员

    国民参政会的成员,由国民党政府遴选。见“国民参政会”。

  • 一等侍卫

    官名。清朝侍卫中之第一等。武职正二品。由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充任。掌宫廷宿卫及随扈皇帝之事。顺治元年 (1644)定制: 每旗二十人,共六十人。雍正五年 (1727) 始定,武进士一甲一名得授为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