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仓部

仓部

官署名。魏晋南北朝尚书台(省)诸曹之一。职掌全国粮食仓储出纳之政令、帐目。长官为郎(郎中),资深者称侍郎。魏晋南朝隶度支尚书,北魏前期设尚书为长官,直属尚书省,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为郎曹,隶度支尚书。北齐因之。麴氏高昌国亦置,为八部之一,设长史、司马为正副长官。隋初因之,长官称侍郎。文帝开皇三年(583)以后称仓部司,隶户部,历朝因之。掌全国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政令,审核诸司出入之数,以义仓、常平仓备凶年,平谷价。开皇六年增置员外郎一员为次官,司本署籍帐。炀帝改侍郎为郎,置二员,罢员外郎,寻又减一郎,置承务郎一员,同员外郎之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为正副长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同庾,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名司储,肃宗至德二年(757)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后,或以他官兼任出纳使,掌管仓储之事,渐夺其权。唐朝中晚期户部诸司职权渐归三司使,五代因之。北宋初仓庾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悉归三司,又别置提点仓场官督察其事,本司无所掌,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实掌国家仓场储积给受之政令,分设仓场、上供、给纳、粜米、掌法、知杂六案,由郎中、员外郎总领其事。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以司农寺并入,绍兴四年(1134)复分置。辽、金、元不置。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为户部四属部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二十三年分四属部为十二部,遂罢。又,渤海国置为左六司支司之一,置郎中、员外以主其事。


官名。掌管粮食收藏发放的官员。魏设仓部郎,历代多沿用其制;隋初改称仓部侍郎,隋炀帝时又复称仓部郎;唐朝称仓部郎中,为户部属官。参看《隋书·百官下》、《唐六典户部尚书》、《新唐书·百官一·户部》。

猜你喜欢

  • 医工

    流外官名。唐太医署所属有医工一百人,流外三品,掌治疗疾病。

  • 布政使司织染局

    官署名。明置,掌织染之事。主官有大使一人,秩从九品;副使一人佐之。

  • 左卫领营将军

    官名。《资治通鉴·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 “左卫领营将军许营上疏。”胡三省注: “以左卫将军领营兵,是为左卫领营将军。”

  • 相工

    也称相者,待诏官之一,掌相面。《后汉书·皇后纪》:“相工茅通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广陵思王荆》:“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其后荆复

  • 辽阳大都督府

    官署名。辽太宗会同二年 (939)置。设大都督等职。官署名。辽太宗会同二年置,属南面京官。遏鲁伯等曾任此职,掌东都关防事务。

  • 山西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山西司郎中。① 明清户部山西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山西部郎中设,一人。宣德(1426—1436)中增设三人。南京户部山西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 (1

  • 上间爵

    爵名,如淳等认为“上间爵”即“上闻爵”,功使上闻,名通天子。《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注:“《集解》孟康曰:‘不在二十爵中,如执圭,执帛比也。’如淳曰:‘间,或作闻。

  • 右中侍上士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中侍上士”。

  • 倒塌岭西路群牧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掌倒塌岭西路牲畜饲养蕃息之事。

  • 巡察使

    使职名。朝廷临时委派巡视地方之使臣。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遣十七道巡察;二十年遣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天下,黜陟官吏; 武则天时(684—704)或以左、右御史台官充任; 中宗神龙二年(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