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辽朝北面官,掌兴圣宫马群饲养蕃息等事。置侍中、敞史等职。
官名。理匦使和知匦使省称。
春秋齐国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国语·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
参见“太弟中卫率”。
清末工巡总局所属机构,掌东西城道路修整工程。
官名。西汉始置,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多以文学之士充任。《汉书·枚乘传》记枚乘“为吴王濞郎中”,同书《韩延寿传》记韩义“为燕郎中,同书《淮南王安传》记淮南王刘安时有郎中雷波,因“太子数恶波,王使
七校尉,简称七校,详见“七校”条。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各王府置。九年罢。二十八年,于靖江府置咨议所,再置咨议一人。成祖即位,改咨议所为长史司,遂罢。清末陆军部亦置。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兵部为陆军部,分属承政、参议两
周朝称官吏之长。《尚书·周书·康诰》:“惟厥正人。”孔安国传: “正官之人。”孔颖达疏: “正官之人,若《周官》三百六十职。正,官之首。”
官名。金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置军须库于外路,掌收储军须。设官有使,从八品;副使,从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