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公府掾

公府掾

官名,即公府掾史属,三公府下属诸曹职吏统称。其中东、西曹掾比四百石,余掾比三百石,属比三百石。


太尉、司徒、司空皆称公,其府称公府,府中设若干办事机构称曹,每曹的长官称掾,副职称史、属,下边还有办事官吏。各府各曹的掾,统称公府掾。东汉太尉府的东曹掾、西曹掾,俸比四百石,其余曹掾比三百石,属比二百石。见《后汉书·百官一》,参看“公府曹”条。

猜你喜欢

  • 太子桂坊

    官署名。唐置。《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司经局》:“龙朔三年,改司经局曰桂坊,……比御史台,以詹事一人为令,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侍御史……(龙朔)三年,改司经大夫曰桂坊大夫,纠正违失。”《通典·职

  • 布政使司都事

    官名。清朝沿用明朝官制。在布政使官署中设都事一人,掌管受发文件,为从七品。见《历代职官简释·布政使司都事》,参看《明文·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官名。明清置,见“布政使司经历”。

  • 司直郎

    官名。明朝太子官署詹事府所属左、右春坊置,左、右二人,从六品,掌弹劾纠举。不常设。又置为内官散官,以授从八品宦官。

  • 经度制置使

    官名。宋朝初年,举行大礼时或置,设副使佐之,掌大礼有关事宜。

  • 世兵制

    一种兵民分离、兵家子弟世代为兵的制度。此制形成于汉末及三国时期。秦汉时期实行征兵制,至东汉末年由于战争濒仍,人民流离,征兵制遭到破坏,募兵兴起。募兵原无固定对象,但应募之后,兵役就落在这一部分应募者的

  • 雅乐都

    官名。东汉置,负责雅乐的制作,并指导其演奏。《晋书·乐志上》: “仅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知。及魏武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

  • 总检察厅厅丞

    官名。清末总检察厅长官。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一人,从三品,请简。职司大理院刑民案件检察事务,调度司法警察官吏,并监督以下各检察厅。官名。清末设置,为总检察厅的长官。见“总检察厅”。

  • 乡自治公所

    乡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七月三日北洋政府公布《乡自治制》,但未实行。其中规定,乡的自治执行机关为自治公所,设乡长一人,由乡自治会选出,呈由县知事委任,掌办本乡的自治行政事务;并

  • 修闾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布宪中大夫修闾中士佐官,正一命。

  • 右侍御史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正四品,同年即罢。详见“左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