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六卿

六卿

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孔安国传:“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② 《周礼》六官之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合称。《尚书·周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西魏、北周亦置,为六官府长官合称。③ 春秋宋国执政长官右师、大司马、司徒、左师、司城、大司寇合称。④ 东汉末曹魏所置郎中令、太仆、大理、大农、少府、中尉六官合称。⑤北魏分九卿为二,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太府)称六卿,位稍次于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⑥ 六部尚书合称。


1、夏朝指六军之将。《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传: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

2、周指掌军政大权的六位高级官员。《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3、春秋时宋国指执政官右师、大司马、司徒、左师、司城、大司寇。

4、西汉末年王莽以羲和(纳言、大司农)、作士(大理)、秩宗(太常)、典乐(大鸿胪)、共工(少府)、予虞(水衡都尉)为六卿。见《汉书·王莽传》。

5、汉末曹魏指郎中令、太仆、大理、大农、少府、中尉为六卿。

6、北魏以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六卿。

7、唐以六部尚书为六卿。

猜你喜欢

  • 番经厂

    宫廷祗应机构。明置,掌习念西方梵呗经咒。宫中英华殿所供西番佛象,都设近侍司其灯烛香火。凡做好事,则悬设幡榜。本厂内官,都戴番僧帽,穿红袍,黄领,黄护腰。主官有掌厂太监一人。

  • 王丞相

    即王国相。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丞相一人,统众官。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成帝更令相治民,如郡守,有长史,如郡丞。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东台御史

    官署名。御史台是官署,其长官是御史大夫,正三品,负责纠察百官。见《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唐朝建都长安,而洛阳也有“留台”,故称在洛阳的御史台为东台御史,在长安的御史台为西台御史。见《演繁露》。

  • 岳伯

    指封疆大吏。尧时有四岳,分掌四方诸侯;周有方伯,为诸侯之长。后代把四岳方伯简化为岳伯,并用来指封疆大吏。《明诗别裁五·(何景明)陇石行送徐少参》:“熊轼朱幡今岳伯,豸冠白笔旧台臣。”

  • 三司知事

    官名。金置,为三司所属事务官。员额二人,秩从七品,以识女真、汉字人充任。

  • 工部营部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改工部总部而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掌经营造作之总务。二十九年 (1396) 改营缮清吏司。

  • 行台省尚书左丞

    官名。北魏始置,东魏、西魏、北齐沿置。隋、唐行台尚书省置。皆一员,隋为视从四品;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为正四品下,诸道行台尚书省为从四品上。与右丞掌分司纠正省内。高祖武德五年至九年(622—626)间

  • 石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玉下大夫石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治书史

    乡官名。晋朝千户以下乡置,位次啬夫。

  • 录南台尚书事

    十六国夏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乃于长安置南台, 以璝领大将军、雍州牧、 录南台尚书事。”职类录尚书事。参见“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