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监
官署名。秦朝及西汉置于郡国。秦属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属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大司农。有长、丞主其事。
官署名,也是官名,秦和西汉皆置。秦和西汉初年属治粟内史,景帝元年属大农令,武帝时属大司农,掌农事,劝农殖谷。其长官称长,副称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农监即农官。
官署名。秦朝及西汉置于郡国。秦属治粟内史。汉景帝后元年(前143)更属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属大司农。有长、丞主其事。
官署名,也是官名,秦和西汉皆置。秦和西汉初年属治粟内史,景帝元年属大农令,武帝时属大司农,掌农事,劝农殖谷。其长官称长,副称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又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六十五官长丞皆属焉。”农监即农官。
县的等级之一。指京之旁邑。唐制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县的第二等;宋制为京、畿、望、紧、上、中、下七等县的第二等。
官署名。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没大学院,为全国学术研究、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机关,民国十七年改称教育部。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国民党政府设大学院于南京,直隶国民政府,管理
1、西汉京城及其附近的行政区名,为三辅之一,其辖区西起长安,东至湖县。2、京兆尹的省称。《汉书·张敞传》:“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官名、郡名,汉末王莽置,为京尉大夫或京尉郡的省称。王莽分三辅为六尉郡,渭城、安陵以西,北至栒邑、义渠十县,为京尉郡,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郡府称大夫府,居故长安寺。见《汉书·王莽传》和“三辅黄图”。
县职员名。北洋政府设于县知事和承审员之下,佐理文书、记录等事务。
官名。《周礼》春官大宗伯之属,为众乐官之长,掌国子的音乐舞蹈知识教授,主持国家各种礼仪中音乐的演奏。员二人,中大夫爵。西魏恭帝三年(556)复置,为春官府属官,正五命。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为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军事部的长官。见“军事部”。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司内上士内小臣奄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大理寺置,专掌定断诸路申奏到狱案,以大理评事、大理司直领之。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冠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