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刑部狱(监)

刑部狱(监)

监狱名。隋唐时,刑部作为最高司法机构,只有案覆大理寺及诸州奏报案件、管理司法行政事务的职能,而不是一级审判机构,即使与大理寺、御史台官员组成“三司”,推鞫重大案件,受理冤案审诉的情况下,也并不具有独立审判机构的性质,故不置刑部狱,而大理寺有狱。宋承唐制,不置刑部狱。元不设大理寺,始于刑部置狱。明称刑部监,以监为名,取其监察之意,由刑部司狱管辖,是地方上报的死刑重犯和京师笞以上案犯关押之处,有已决监、未决监各六监。南京刑部也有监,以司狱二人主管。清代刑部监由提牢主事和司狱管辖,原来只有北监一所,雍正初年分设南北两监,主要拘系外省和京师死囚及现审重犯。监房各四所,每所有牢房五间,内监关押强盗和斩绞重犯;外监关押军流以下轻犯;还有现监、病监各一所,内围官监一处,北监增设一女监。

猜你喜欢

  • 主马左右

    官名。北魏置。《世宗嫔李氏墓志》:“(嫔乃)殿中将军,领斋帅、主马左右(李)续宝之女也。”(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三九)

  • 小秋

    刑部郎官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 《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刑部(郎)为小秋”。

  • 显文阁直学士

    见“显文阁”。官名,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置,位在学士下待制上,掌侍从,备顾问。见《宋史·职官二》,参看“显文阁学士”条。

  • 祀礼长

    官名。东汉王国官。一作祠祀长。官名,即祠祀长,东汉王国置,掌祠祀,秩比四百石。见《后汉书·百官五·王国》。

  • 均输官

    官名。始置于汉武帝,郡国皆设,大司农所属又有均输令、丞。职掌调剂转运地方贡输之物。东汉省。官名,汉置,掌均输。均输,指各地应纳输于朝廷的,皆令纳其地出产多的,按当时当地价格交钱,朝廷在合宜的地方收买。

  • 僧会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县,掌钤束一县之僧人。长官为僧会。清沿明制未改。唐、明、清在县设立的掌管僧众佛事的机关。《清史稿·职官三》:“府僧纲司都纲、副都纲,州僧正司

  • 县马丞

    官名。汉置,《印萃》有睢陵马丞印,《查氏藏印》有虢县马丞印,均见《金石索》五。钱坫亦藏有故市马丞印,见《汉书·地理志》河南郡故市县条王氏《补注》引。汉代重马政,故在一些县特置马丞。

  • 十八路

    政区名。宋真宗末年分全国为十五路,至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又分西川路为益州路与梓州路;分峡西路为利州、夔路;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共为十八路。经仁宗、英宗两朝至神宗朝初年而不变,是北

  • 州尹

    官名。汉置,凡州所监都为京都,置尹一人,俸二千石,职如郡太守,掌治京都地区。有丞一人。见《后汉书·百官志五·州》。官名。元制,上州置达鲁花赤、州尹各一人,秩从四品。其下设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

  • 谏长

    左、右谏议大夫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