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十二卿

十二卿

官名合称。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以太常卿、宗正卿、司农卿为春卿,太府卿、少府卿、太仆卿为夏卿,卫尉卿、廷尉卿、大匠卿为秋卿,光禄卿、鸿胪卿、大舟卿为冬卿,合为十二卿。


南北朝以前有九卿,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又增三卿,共十二卿,分春夏秋冬,各三卿,太常、宗正、司农三卿为春卿;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卫尉、廷尉、大匠三卿为秋卿;光禄、鸿胪、太舟为冬卿。十二卿都有丞、功曹、主簿。见《隋书·百官上·诸卿》。

太常卿掌明堂、二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等。宗正卿掌皇室、外戚之籍。司农卿掌农功仓廪,统太仓、导官、籍田等。太府卿掌金帛府帑等。少府卿掌材官将军左中右尚方甄官等。太仆卿掌南马牧、左右牧、龙厩、内外厩等。卫尉卿掌宫门屯卫兵。廷尉卿掌监东西中华门。大匠卿掌土木工程建筑。光禄卿掌宫殿门户等。鸿胪卿掌导护赞拜。

猜你喜欢

  • 宣义郎

    ① 官名。隋朝谒者台之职官。炀帝大业三年(607)设,四十人,正七品,主出使。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置,为新寄禄官,从八品,取代旧寄禄官光禄、卫尉寺丞、将作监丞。② 散阶称号。唐高祖武德七年(6

  • 永屯军

    金代镇防军之一。屯守西北。

  • 护法军政府

    护法运动时期国会非常会议选举产生的军政府。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七月,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率驻沪海军到广东。一部份议员离京南下,拥护孙中山护法。八月,南下议员

  • 拾遗之臣

    谏臣,讽谏之臣。《汉书·谷永传》:“臣永幸得以愚朽之材为太中大夫,备拾遗之臣。”太中大夫掌侍从谏争。唐朝有左拾遗、右拾遗二官,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以救天子言行之遗失。见《新唐书·

  • 渠魁

    即渠帅,首领,多用于地方少数民族头领或敌军主将。也称渠帅、渠率、渠长。《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疏:“渠为大,魁为帅。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

  • 山西司

    官署名 即。“山西清吏司”。

  • 尚书五都令史

    尚书省殿中、吏部、金部、左民、中兵五都令史合称。两晋以来置尚书都令史八人,佐尚书左、右丞监督诸曹尚书、尚书郎。权任虽重,用人常轻。南朝梁置五都令史分监诸曹,武帝天监九年(510) 诏: “尚书五都,职

  • 帅甸

    官名。春秋时宋国置。一说为公邑大夫,一说为甸师,一说为帅甸役徒卒之官。《左传·文公十六年》: “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杨伯峻注: “帅甸为官名,有三解。孔(颖达)疏云: ‘《

  • 龙江关监督

    官名。清朝工部龙江关之主官。掌关政。顺治二年(1645)设,一人。始派工部司员充任,继改由各部院衙门司员中拣派,带原品任职。康熙十年(1671)、二十八年两度兼管两新户关。六十一年由江宁织造兼充。光绪

  • 正翼长

    见“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