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县师

县师

官名。周朝置。县大夫属官。掌县邑地域田亩,人民口数,赋税征收等事。《左传·襄公三十年》:“以为绛县师。”杜预注: “县师掌地域,辨其夫家人民。”《周礼·地官 ·县师》: “掌邦图都鄙稍甸郭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以岁时征野之赋贡。”《序官》: “县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郑玄注: “主天下土地人民已下之数,征野赋贡边。名曰县师者,自六乡以至邦国,县居中焉。”


官名。周设此官,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的地域,根据土地开垦,生产情况及六畜的发展等考核官吏的升降废置,并以岁时征野之赋贡;有军旅会同田役等,则师众而至;造都邑,则量其地,辨其物、制其域。见《周礼·地官·县师》。

猜你喜欢

  • 春秋晋国公卿的食禄。《国语·晋语四》: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

  • 骨鲠之臣

    耿直、敢于直言强谏的大臣。《三国志·魏书·蒋济传》:“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 内直

    金代宦官名。置于宣徽院宫闱局及内侍局,掌宫内给使。

  • 典曲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典曲中士佐官,正一命。

  • 国子司业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于国子监始置,为次官,一员,从四品。唐高祖武德(618—626)初省,太宗贞观六年(632) 复置,从四品下,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少司成,咸亨元年(670) 复

  • 修武佐郎

    散阶称号。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置,为武职从八品之封赠。五十一年,改奋武佐校尉。

  • 归德中候

    官名。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置,从七品下,武散官,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武散官名。唐置,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秩从七品下。

  • 藩臣

    指藩王、属国之王或节度使。《史记·五宗世家》:“中山王徒日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汉书·南粤》:“陆贾至,南粤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新唐书·兵志》:“昭宗以藩

  • 安北将军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明帝太和 (227—233) 中置,与安东、安西、安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为出镇北方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刺史等地方官员兼理军务的加官,权任很重。三国魏、晋

  • 札尔固齐

    即“扎尔固齐”。